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肿瘤疾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诊断

4.1 诊断要点

4.1.1 临床症状

乳腺癌初起时可为无痛性肿块,位于外上象限者居多,质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继而出现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皮肤卫星结节,皮肤溃烂、炎症样改变,乳头回缩、溢液和湿疹样变,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浸润胸肌乃至胸壁,晚期可转移至肺、骨、肝、脑、胸膜、肾上腺等。

4.1.2 影像学诊断

4.1.2.1 X线检查

X线主要用于观察肿块的形状、边缘特征、密度、大小,钙化点的大小、形态、分布及导管的改变等,从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1.2.2 B超检查

B超能明确区分密度不同的乳腺和病变组织,显示彩色血流,观察淋巴结的分布和形态等。

4.1.2.3 磁共振 (MRI)检查

MRI对于乳腺癌的确诊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4.1.3 病理学诊断

乳腺癌在组织病理学上分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前者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后者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少见类型包括髓质癌、小管癌胶质癌、乳头状癌和腺样囊腺癌。

4.1.4 实验室检查

目前,实验室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无特异性。血清中相关标记物如CEA、CA15-3、CA242等虽然不能作为乳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准,但对判断患者的病情、预后、疗效及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术前CEA、CA15-3、CA242升高者多预后不良。

肿瘤生物学检查方面,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实现了内分泌预见性的治疗。ER、PR不仅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预先性标志物,而且是判断预后的标志物。如高分化乳腺癌者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者,淋巴结转移者的ER、PR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而ER、PR阴性者一般预后差。因此,ER、PR的检测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释义

●典型的乳腺癌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病史中肿瘤的性质、活动度、边界、乳头乳晕异常、溢液性质、腋下淋巴结性质等给予临床初步诊断。乳腺癌的诊断需要参照现代医学各种检查方法。

●乳腺B超及数字化钼靶摄影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常规行胸部X线正侧位、B超 (颈部淋巴结、腋窝、上腹、盆腔)检查除外乳腺癌常见远处转移以利准确分期。

●术前乳腺MRI检查是排除多中心或多灶性微小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常用粗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细胞学检查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对评估治疗疗效、监测肿瘤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乳腺癌病理检测中激素受体状况是指导内分泌治疗的重要依据。

4.1.5 分期诊断

采用TNM国际分期 (AJCC,2002年)。

释义

●本标准是乳腺癌分期诊断的最高标准。乳腺癌的分期对指导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