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

A.文字的使用

B.语言的使用

C.印刷术的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答案】B

【解析】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使用;电报电话的使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使用。

2.图1所示的窗口界面表明该计算机(   )。

图1

A.没有硬盘

B.有三个硬盘

C.有三个硬盘分区

D.硬盘的总存储容量为5.67T

【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我的电脑”中显示了“可移动存储区设备”和“网络驱动器”,没有本地驱动器。。

3.在编辑Word文档时,出现如图2所示的标记,这表明编辑者使用了(   )。

图2

A.替换功能

B.批注功能

C.修订功能

D.拼写和语法检查功能

【答案】B

【解析】图中界面上显示了“批注”及内容,表明编辑者使用了批注功能。

4.某PowerPoint文件在打开时显示的界面如图3所示,该文档的视图类型为(   )。

图3

A.普通视图

B.浏览视图

C.放映视图

D.母版视图

【答案】B

【解析】浏览视图用于幻灯片的浏览及删除移动等操作,所以一个界面上可以显示多个幻灯片缩略图。A项,普通视图用于幻灯片的编辑操作,编辑界面以一个幻灯片界面为主,浏览界面为辅; C项,放映视图是观看幻灯片版片内容,所以只显示幻灯片内容;D项,母版视图不显示幻灯片内容,只显示幻灯片的格式结构。

5.如图4所示,对某校初二学生信息技术期中考试进行分类汇总操作时,得到的结果是(  )。

图4

A.各班成绩的平均分

B.A、B、C、D、E五个分数段学生成绩的平均分

C.各班A、B、C、D、E五个分数段学生的平均分

D.A、B、C、D、E五个分段学生在各班的人数

【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是对Excel的分类汇总,其中分类字段是按各班级进行操作,选定的汇总选项是分数,即对各班级汇总平均成绩。

6.手机采用GSM模式的传输速率为9.6Kbps,采用3G模式的传输速率可达2Mbps,后者下载文件的速度比前者快约(  )。

A.5倍

B.20倍

C.50倍

D.200倍

【答案】D

【解析】2M=2048Kbps,再除以9.6约等于200,所以采用3G模式比采用GSM模式快约200倍。

7.张某将所盗的游戏账号、密码转卖给他人,从中获利8万元,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违法行为

B.违纪行为

C.个人自由

D.正常商业行为

【答案】A

【解析】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了计算机犯罪的罪名,以概括举例的方式分别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及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等。

8.图像作业“作业.jpg”的属性如图5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5

A.图像大小为800×600像素

B.图像是“画图”软件创造的

C.图像的色彩模式一定为RGB模式

D.72DPI表示每厘米分布72个像素点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图像宽和高的像素分别为800和600。B项,图像编辑的软件是Adobe Photoshop,不是“画图”软件;C项,PS常见的色彩模式包括:Bitmap位图模式、Grayscale灰度模式、Duotone双色调模式、Index color索引色模式、RGB色彩模式、CMYK色彩模式、Lab色彩模式、Multichannel多通道模式和HSB色彩模式等,此图不一定是RGB模式;D项,表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辨率是72DPI,DPI(Dot Per Inch的缩写)一般是指每英寸的像素,类似于密度,即每英寸图片上的像素点数量,用来表示图片的清晰度。

9.二维码是一种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来表示数据信息的编码形式,在图6所示的二维码生成图中输入文本“数字化学习中心”,生成图7所示的二维码,这个过程属于(  )。

A.文字识别

B.图像处理

C.信息编码

D.图像识别

【答案】C

【解析】信息编码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赋予信息元素以代码的过程,即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将信息编译成二维码的形式,就是信息编码。

10.将图8中所示的a.bmp和b.bmp加工处理后得到c.bm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图像b.bmp与c.bmp的像素个数相等

B.文件a.bmp与c.bmp的存储容量相等

C.图像c.bmp的像素个数是a.bmp与b.bmp的像素个数之和

D.文件c.bmp的存储容量是a.bmp与b.bmp的存储容量之和

【答案】D

【解析】图像合成不会影响图像本身的像素个数,但会影响存储容量。

11.图9所示的是某数据库中的三个表,其中学生表和成绩表建立表间关系的字段是“学号”,成绩表和课程表建立表间关系所用字段是(  )。

图9

A.学号

B.成绩

C.课程编号

D.课程性质

【答案】C

【解析】建立表间关系是指在两个数据库表中相同域的属性(字段)之间建立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联系,建立表间关系要求两个表中有相同的字段。“课程编号”是两表的相同字段。

12.图10是某应用系统的登录流程图,小王在连续两次输入错误密码后,第3次输入了正确密码,则发生的事件是(   )。

图10

A.锁定账号

B.退出账号

C.结束应用

D.登陆账号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该流程图判断输入不能超过3次。小王第3次输入了正确的密码,没有超过3次,所以可以登录账号。

13.图11所示的是某Flash动画编辑界面,在测试此场景时,发现“蜻蜓动画”中的蜻蜓身体图像时有时无,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身体”图层被隐藏

B.“身体”图层被锁定

C.“身体”图层只有第1帧

D.“身体”图层第1帧是空白关键帧

【答案】C

【解析】图中所示“蜻蜓动画”的“身体”图层只有一帧,而其他图层的帧数大于1帧。在播放动画时,每到第一帧,“身体”图像就会闪现一下。

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由七层构成,其中位于第四层的是(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答案】C

【解析】OSI有七层,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5.下列选项中对元搜索引擎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用于目录式检索

B.需要网络蜘蛛获取网络信息

C.使用专用数据库存储网络信息

D.能同时检索多个搜索引擎,故也称之为综合搜索引擎

【答案】D

【解析】搜索引擎分为全文搜索引擎、目录索引、元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就是通过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帮助用户在多个搜索引擎中选择和利用合适的(甚至是同时利用若干个)搜索引擎来实现检索操作,是对分布于网络的多种检索工具的全局控制机制。它能方便地检索多个搜索引擎,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的全面性。但其出现的时间较短,功能还不完善,速度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请简要回答逻辑运算的概念及基本运算类型。(10分)

答:(1)逻辑运算的概念

逻辑是指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因此逻辑运算是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运算。逻辑运算的结果并不表示数值大小,而是表示一种逻辑概念。若逻辑成立,用真或1表示;若不成立,用假或0表示。

(2)逻辑运算基本类型

在逻辑代数中,有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表示逻辑运算的方法有多种,如语句描述、逻辑代数式、真值表、卡诺图等。

17.请简要回答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10分)

答:多媒体技术有信息载体多样性、交互性、协同性、实时性、集成性。

信息载体多样性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

交互性

交互就是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不论是发送方还是接收方)都可以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交互性将向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为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交互可做到自由地控制和干预信息的处理,增加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延长信息的保留时间。

协同性

每一种媒体都有其自身规律,各种媒体之间必须有机地配合才能协调一致。多种媒体之间的协调以及时间、空间的协调是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之一。

实时性

实时就是在人的感官系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交互,就好像面对面(Face To Face)一样,图像和声音都是连续的。实时多媒体分布系统把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集成性

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的有机集成。它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

18.从评价主体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有哪些?(10分)

答: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

(1)量规法

通过制作评价量规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定义“高质量”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引导学生向既定的学习目标努力;可以清楚地显示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师的期望,同时让学生清楚“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期望。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都应该重视评价量规的制定与实施。

(2)反馈记录法

通过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使教师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工作;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实现程度,明确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能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此外,反馈记录法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评价资料的收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其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因素的限制,而且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9.案例:

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在进行“图片处理”一课的教学时,王老师和李老师都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课前观看图片处理的微视频,然后再下载相关图片素材,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其中,“技术初体验”的任务是为了达成本课的技能指标,主要包括对图片的色彩、曝光度、旋转或裁减进行调节的操作方法。两位老师在这部分教学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分别做了如下设计:

王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部分):

李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部分):

问题:

(1)“图片处理”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2)两位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各有什么优缺点?(12分)

答:(1)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作用

材料中两位老师都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课前观看“图片处理”微视频,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一个引导和铺垫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习任务单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能引导学生及时跟进并领会课堂需求,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创设活动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计划可依、有步骤可循,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2)两位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优缺点

20.案例:

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本学期,姜老师制定了一套积分评定制度,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及小组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积分量化来综合评定学生一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学生的个人总积分=课堂积分+作业计分+小组积分。课堂积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如果同学能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能主动展示作品等可获得2分的积分卡;作业积分评价包括“基本操作”(2分)、“综合运用”(2分)和“露一手”(2分),成为“优秀作业”的额外获得2分奖励;小组积分是根据小组的学习作品优劣、个人分工完成情况、成员协作效果进行评定,对小组进行高、一般等级评定,并将相应得分加入个人积分中。此外,根据本学期Photoshop(魔术师)的学习内容,姜老师还设计了“角色升级”的制度,如达到一定积分会称为“魔法学徒”、“魔法师”、“魔法王”、“魔界至尊”等。

问题:

(1)“角色升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6分)

(2)姜老师的积分评价方法属于什么评价方式?(8分)主要功能是什么?(6分)

答:(1)“角色升级”的作用

“角色升级”一方面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角,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角色的不断升级能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此外,角色升级也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及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的需求,体现信息技术学科因材施教、层次教学的观念。

(2)姜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及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量化来评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这种积分评价方法属于定量评价。

主要功能

a.通过教学片断可知,姜老师从量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积分卡的形式将学生一学期所得积分进行汇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及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和调控作用,能够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b.积分评价方法通过积分奖励及角色升级等途径,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5分)

21.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不断产生的计算机病毒正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日益严重的影响。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计算机安全与防护”单元中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以及常用杀毒软件使用、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等。

材料二

假如你到某乡镇中学教育实习,任教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你所面对的学生普遍只是听过计算机病毒这一名词,而对计算机病毒究竟是什么、如何防治等知识并不了解,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已安装杀毒软件,一生一机)

教学用时:1课时(45分钟)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描述本节课教学目标。(10分)

(2)依据上列材料,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15分)

答:(1)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学生能够说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传播途径。

b.说一说计算机安全防护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小组观看计算机病毒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们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的途径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通过操作杀毒软件来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常用方法及归纳总结计算机安全防护的常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计算机安全防护意识及正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2)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

要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形象生动的案例演示,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规范意识。

理由: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只是处于听过这个名词的阶段,所以不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最适合用讲授法,并且辅以实际的案例,再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将会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3)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在上课之前,在每台计算机的桌面上放置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程序图标,可能会有同学打开这个程序,点击这个图标会出现蓝屏、格式化磁盘和键盘死锁等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同学的计算机刚才工作不正常了呢?发生了什么现象?机器异常的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引入:在生活中,我们感冒、发烧等生病现象是因为我们人体受到了病毒的感染,那么计算机和人一样,也会受到病毒的入侵,刚才同学们的电脑出现的异常情况就是计算机病毒导致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病毒以及防治病毒的方法。

教学过程

a.教师通过讲授+案例的方式,演示、介绍病毒的概念、特征及危害;

b.分小组讨论,明确病毒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及道德规范意识;

c.分小组任务学习,探讨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d.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重难点内容。

f.任务布置:以后每节上课之前,都要给电脑进行杀毒,保证个人电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