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戏剧伦理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本书作者对奥尼尔的关注始于1984—1988年读大学时期,当时开设英美戏剧课程,老师要求学生阅读一些英文剧本,我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英语戏剧,其中最打动我的要数尤金·奥尼尔的《天边外》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我似乎在大学期间就读过无数回,每次读完都要心情沉闷和焦虑好多天,脑海里无法摆脱罗伯特·梅约和埃德蒙的影子和他们死气沉沉的家庭。大学毕业后,有幸进入大学外语系任教,我便在外语系成立了美国戏剧社,我作为编剧和导演,每学期都要排练一部美国剧作家的作品,这样我便有了解读奥尼尔剧作和把奥尼尔作品搬上舞台的机会,这个过程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奥尼尔的戏剧,也更加热爱奥尼尔的戏剧。后来,由于读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就暂时停止了与奥尼尔戏剧的交流。过了不惑之年,那股一直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冲动最终还是驱使着我由民歌翻译研究转向奥尼尔戏剧研究,我的后半生可能与奥尼尔戏剧难分难舍了。2012年,我申报成功天津市教委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开始研究奥尼尔在中国的译介和影响,2015年再次成功申报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从多维角度研究奥尼尔戏剧。项目研究促使我重新悉数细读奥尼尔的剧本,对国外和国内奥尼尔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梳理,这个过程促使我充分掌握国内外奥尼尔研究的现状、奥尼尔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确立了自己研究的问题和切入点。奥尼尔是一位具有伟大的人文精神和伦理意识的剧作家,他的戏剧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主题和思想内涵,富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而目前这个方面还鲜有人去挖掘和研究,这正是我为何将奥尼尔戏剧的伦理主题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的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生共撰写50部剧本,运用各种戏剧艺术形式表现了人类生存、归宿等生命伦理问题,告别了欧洲移植过来的插科打诨的闹剧和结构精巧的情节剧的时风,改变了美国只有剧场没有戏剧的历史。剧作评论家乔治·J.内森(George Jean Nathan)认为奥尼尔开创了美国严肃戏剧,他开始用戏剧阐释人的生活,“过多地把生活看成戏剧,而伟大的戏剧家则把戏剧看成是生活”[1]。奥尼尔把熟悉的人和事搬上舞台,把隐藏在人心深处的道德和灵魂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如剧中人一般丑陋的行径和灵魂,并在观剧的同时进行一次严肃的自我洗礼和心灵的忏悔。奥尼尔的剧作不再是那种取悦人心、供人消磨时间的商业性戏剧,而是引起人们共鸣的、探索人生的严肃戏剧。纵观奥尼尔的剧作,每部作品都在展示生活的不同侧面,剖解人类精神世界的苦闷和哀伤,找寻漂泊不定的人类灵魂。1946年9月20日,《送冰的人来了》举行了公演前的大型记者招待会,奥尼尔在会上曾直言:“要是人失去了自己的灵魂,那么得到整个世界又有什么用呢?”[2]奥尼尔的戏剧内容是严肃的,表现形式是严肃的,关注人类精神问题是严肃的。他各个时期的剧本在剧情的设计上各有侧重,但都是通过剧中人物的不同遭遇来“表达人生的悲剧性、神秘性与戏剧性”[3]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奥尼尔戏剧时经常会把他的剧作分成各种类别,大多按照时间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作品,也有的按照悲剧创作技巧划分为海洋悲剧、实验悲剧和现实主义悲剧,但是基本上没有脱离海洋独幕剧、生活哲理剧和自传型戏剧的成分。学者普遍认为奥尼尔早期的海洋剧以他在海上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和背景,描写和刻画了海员生活的浪漫、温情和残酷;中期的生活哲理剧是用戏剧来解释某种思想和哲理,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探索现代人无所寄托、无所依赖的精神状态;晚年的剧作以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为依据,传达了自己的感受、情绪和内心世界的冲突。如此看来,奥尼尔戏剧的三个阶段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太相同的,是奥尼尔人生不同阶段生活经历的表现,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很清晰的思想脉络。汪义群和郭继德等奥尼尔研究专家认为奥尼尔的创作手法是不断变化的,从不固守一种而不变。郭继德教授把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也分为三类,早期创作富有“浓郁的自然主义色彩”,中期则大胆地进行戏剧实验,晚期偏向惨淡人生的悲剧描写。[4]奥尼尔曾经给乔治·内森回信时说他自己“不会固守任何舒适的壁龛而心满意足”[5]。奥尼尔的剧作确实没有固守常规而不变,他在三个不同阶段所写的戏剧具有较为明显的创作风格差异。

但是我们在其内容和手法差异的背后,也许能够看到一样共同的东西:三类戏剧在表达的主题上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奥尼尔的戏剧确实有大海的险恶、无情和神奇以及海员生活的艰险成分,也充满了对物质世界侵蚀人类灵魂的批判,也有作者对和谐家园的向往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然而,如果我们将奥尼尔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戏剧放在一起仔细琢磨和分析,就会发现奥尼尔三类戏剧的表层下包含着共性——以探索人类伦理道德状况为主线。奥尼尔借助戏剧艺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洞察人的伦理道德,拯救沉沦的灵魂,探索自我的归宿,含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

奥尼尔曾经说:“旧的上帝死了,而取而代之的新上帝无法弥补旧上帝遗留在人们心里的原始信仰本能。”[6]面对那个时代形势,奥尼尔认为,当代作家如果想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就必须深入思考,让各个剧本中不同的小主题合在一起“蕴含一个大主题”[7]。那么,奥尼尔所说的小主题后面是否隐含着他所说的大主题?这个隐含的大主题具体指什么呢?这个大主题是否就是奥尼尔的伦理价值观?抑或是,其形成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通过剧本表现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他的三类戏剧是否能够通过隐含的大主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书的任务就是要对这些问题做出研究和回答。

二、选题的意义

文学的功能不外乎就是给人以启迪,予人以审美,唤醒人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憧憬未来。文学通过描写百态人生,直接或间接地阐释人类道德形态,书写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矛盾与伦理冲突,是一种形式特别、影响久远的“道德思考形式”[8]。文学作品用典型的范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伦理和审美价值标准,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树起了一面镜子。因此,文学为道德价值提供的生活内容更为丰富和集中,研究文学作品中隐含的伦理哲学或道德价值便可以了解和掌握作者在作品中传达的艺术思想。用黑格尔的精言妙语一言以蔽之,他认为艺术的伟大使命不是记录事物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经过和变迁,这些外在的变化只是艺术作品内容的一小部分而已,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伦理的心灵性的表现”,以及在此表现过程中所激发于人的“心情和性情的巨大震撼”[9]。鉴于此,本书选择尤金·奥尼尔戏剧的伦理思想作为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及时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选择文学伦理学作为研究的视角意味着文学批评传统的回归。21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界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的批评流派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共存、杂语共生的百家争鸣之态势,这是文学批评繁荣和健康发展的表现。但是,仔细观之,原有的文学批评传统流派被边缘化,诸如文学文本批评和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类都被视为文学批评领域的小儿科,被后现代等文学思潮遮而蔽之,逐渐被忽视和遗弃,小说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一度沦为边缘化的“他者”。诚然,当前流行的文学创作手法和批评理论视角确实比较新颖,给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带来了新气象。然而,众所周知,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既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快感,又能在伦理上给我们带来升华和净化的精神食粮”[10]。《文心雕龙》开卷首句大胆声明:“文之为德也大矣”,以至于“与天地并生”,书后又另辟一章专门论述“风骨”。刘勰深受儒家“文以载道”思想的熏陶,毫不含糊地提出了文学的价值首先在于教化人类,即内化人之心灵、外化人之行为。文学作品贯长虹、惊天地、泣鬼神,离不开“风”,也不能没有“骨”,风骨相辅相成,犹如硬币两面,“风”就是文学的“心”,“骨”乃文学的“体”,前者为文学伦理道德,后者为文学修辞审美。文学作品就是真、善、美的结合体,认识和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德”正是文学批评家的职责和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选择伦理学视角探索尤金·奥尼尔戏剧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可以透视奥尼尔戏剧蕴含的道德价值,同时,也是文学批评传统的回归。

国内外对奥尼尔的研究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哪怕是丝毫的逾越都很困难。但是,研究也并非没有缺憾。我们发现,不管对其戏剧文本的研究,还是对奥尼尔本人的研究,大多成果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有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有的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有的则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但都殊途同归,最终都通向奥尼尔戏剧的悲剧色彩和他个人分裂的性格,基本形成研究的定式。这样的研究路径和结论是必然的,其根据是:(1)奥尼尔戏剧基本都是以悲剧告终的;(2)作者本人就认为人生注定是个“永恒的悲剧”,是没有快乐和幸福可言的。[11]这样一来,研究就先入为主地把悲剧归咎于作者个人的创伤记忆和无奈,并借助戏剧倾诉自我,以解心头之痛。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奥尼尔剧本创作的初衷。奥尼尔久经生活磨难,饱受生活创伤,但他比任何人都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憧憬美好的未来。身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动荡不安、人心不古、道德丧失的年代,他挺身承担起救赎人类痛苦心灵的责任,创伤的意识成为他的思源,悲剧的表现形式成为他的手段,用悲剧讽刺和批判践踏伦理道德的可恶行径并揭露其造成的血淋淋的心灵创伤,以此来勾起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反思,同情伦理道德丧失后惨遭侵蚀的飘荡的灵魂,重新建构家庭、社会、生态、宗教等领域的伦理道德,找回属于人类的美好生活。所以,探索人性的道德秩序和价值取向才是奥尼尔戏剧的目的和归宿,悲剧只是其伦理叙事策略而已,而并非其痛苦的宣泄。正如他谈到《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时告诉大家:“我在任何作品中从来不提倡任何东西,只提倡对人类实行人道。”[12]可见,奥尼尔的戏剧体现的是作者深刻的道德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第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奥尼尔的戏剧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当其他作家高呼生活就是舞台的时候,奥尼尔依然坚定地认为:“戏剧就是生活,是对生活实质的反映和对生活本身的阐释。”[13]奥尼尔的作品呈现的是“人物的灵魂”[14],关注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伦理道德规范,特别就和谐、责任、认同等价值取向通过戏剧进行了完整的诠释。奥尼尔通过戏剧回答了“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怎样的家庭婚姻才是幸福快乐的?”等问题,他借助戏剧让人们去认识和感知这样的生活,努力构建一个美好的家园。华夏儿女自古重视人伦道德,讲究仁义礼智,弘扬牺牲奉献,批判唯利是图,鄙视软弱无能,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遭到了冲击,我国的文学创作,包括戏剧创作都受到了极大的重创,作品本应该关注的伦理道德沦为“他者”,文学的人文关怀已经有些缺失,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诚信、责任和义务全面塌方。当今,中国文艺界的学者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呼唤重建社会美德,批判急功近利的创作现象,树立高尚的伦理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研究奥尼尔作品的伦理思想,对我国文艺创作领域的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通过对奥尼尔戏剧伦理思想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奥尼尔时代西方传统的价值观念被颠覆,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是隔阂、冷漠和痛苦,造成了精神贫乏和人性异化,新的虚无主义、金钱至上的伦理道德成为主流。物质文明并没有带来精神文明,反而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包括家庭成员的不和、夫妻关系的冷漠、宗教信仰的背弃等,致使人们无所适从,完全陷入迷惘和恐惧之中。这些唤起当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人对精神信仰危机的思考,对家庭、婚姻、社会等领域的伦理道德异化的反思,此乃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