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经济观察(系列3)](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93/26831693/b_26831693.jpg)
百姓也要关心降息
8月18日下午,央行宣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国家的这种宏观调控政策对普通百姓有什么意义呢?
在市场经济中,各国政府都运用利率这类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每个人的就业与生活。对宏观经济状况影响最大的是政府的政策。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密切关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原因。
今年初,政府确定的增长率目标为8.5%,但上半年增长率已达10.8%。政界与学界的大多数专家认为,增长率偏高,有过热的趋势。经济增长固然是好事,但也会引起能源与资源紧张,存在通胀压力的风险。尤其是在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一些地方盲目上项目,就难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节约资源的目标,也会由于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而给经济带来隐患,不利于长期经济稳定与发展。对百姓来说,经济稳定增长才有长久的和谐与幸福。因此,这种宏观调控决策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与以往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不同,这次用的是利率这种经济手段,而且是动作并不大的“微调”。这标志着我国在经济市场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政府都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但方式不同。计划经济是用命令式的行政手段,市场经济是用引导式的经济手段。我们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也要由行政控制转向经济控制。面对当前经济过热的状况,政府没有采用行政命令而是上调利率,这表明市场化程度提高了。这些年市场化改革中尽管也出现过各种问题,但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所有人的福利都要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因此,采用利率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当然,就短期而言,利率上调对不同人的影响并不相同。对于存款人而言,利率上调当然是好事,但对贷款买房、买车人而言,要付的利息多了,当然不是好事。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从整体经济的需要出发的,很难考虑到不同人的个人利益。对我们来说,政策的变化就是一种风险。我们无法改变风险的存在,但可以尽量回避风险,或者把风险引起的损失降至最低。当然,换个角度看,也可以利用风险获得成功。因为风险与机遇总是同时存在的。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政策变动并不是任意的、不可预测的,它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在经济衰退时降息或在经济过热时加息。你只要关注宏观经济的状况,就可以预知政府有可能采取什么政策。在这次加息之前,媒体上已有许多文章分析了经济过热的情况。只要关注这些讨论,你就不会面对加息而茫然。回避政策风险或利用政策机遇的前提是能预知近期宏观政策的走向。不仅企业作出投资决策要关心这种走向,作为一个百姓,进行个人理财也要关心这种走向。
根据宏观政策走向作出自己的决策是个人理财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在利率上升时把贷款买房或买车的计划推迟,等等。在人民币汇率尚未完全放开和股市仍不十分规范的情况下,利率对汇率和股市的影响还不十分直接与明显。但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利率对汇率和股市的影响会越来越重要。这时,如何预测利率变动,在外汇市场与股市进行个人理财就重要了。在国外,住房贷款利率有随政策变动而调整的浮动利率,也有不随政策而变的固定利率,贷款者可以自由选择。这时根据未来利率走势选择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利率也是一种个人理财方式。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种做法,但未来也会这样做,那时了解利率变动趋势就更重要了。
在现代社会,家事、国事、天下事是密切相关的。关心宏观经济与政策走向不仅是学者、官员、企业家的事,也是每一个平民百姓的事。这也是每个人都要学点经济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