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1851—192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1851年,伦敦的伟大展览

菲利普·亨利·德拉莫特,《在塞登哈姆重建水晶宫》(Rebuilding the Crystal Palace at Sydenham)局部,1853年,外景。

在这世界每个综合性图书馆的书架上,都陈列着现代艺术史的著作。20世纪初以来,几乎所有国家的学者和批评家,都试图去阐释、去描述那始于欧洲19世纪中期,并在世纪之交波及全球的艺术世界里非同凡响、熠熠夺目的华章。现代艺术这个词经常拿来与学院艺术或传统艺术作比较,从而指明它那夺目光彩的性质。绝大多数阐述现代艺术的著作蕴含的思想,都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对现代生活中正在改变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性的回应产生出来的艺术。

这种现代生活被看作是都市化的、基于工业生产的并具有社交的流动性。它的性质,由资本或一切皆可进行财富交换的观念所界定。研究现代欧洲的史学家,通常从17世纪的社会状况入手,因为那是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转折点。最近一代的艺术史家在他们对现代艺术的讨论范围中,则涵括了18世纪。罗伯特·罗森布鲁姆(Robert Rosenblum)、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罗伯特·L.赫伯特(Robert L. Herbert)和托马斯·克劳(Tomas Crow)全都将18世纪(尤以法国为主)看成是现代的。

本书所阐述的现代艺术史必然要依赖先辈的理论。朱利斯·迈耶-格拉斐(Julius Meier-Graefe)的《现代艺术》(Modern Art,1904年出版于德国,1908年翻译成英文)英文第一版名为:Modern Art:Being a Contribution to a New System of Aesthetics(London and New York,1908)。迈耶-格拉斐是一个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继而在奥匈帝国的版图中)的犹太工业家,也是第一位研究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学者。第一次系统地将法国画家的成就放在包含了全部欧洲艺术的更大的艺术史语境中来研究。当与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里程碑式的著作《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From Delacroix to Neo-Impressionism,1899)配合起来一同阅读时,我们发觉迈耶-格拉斐将《现代艺术》一书的理论和美学上的根基,建立在现代艺术家及支持他们的评论者所取得的大部分重要成就上。第一个完整的西涅克著作d’Eugène Delacroix au Neo-Impressionisme的英译本(Willa Silverman译)的现代再版,见Floyd Ratliff的Paul Signac and Color in Neo-Impressionism(New York,1992),192—287。因其著作立足点为法国,所以,在迈耶-格拉斐更复杂、精深的著作之前,西涅克的重要篇章在现代美学的形成中具有典型意义。迈耶-格拉斐在他的书中提到的几乎所有现代艺术的早期作品,年代都在1900年之前,也就是说,不包括20世纪前30年产生的极富创造性的成就。也许正因为此,19世纪的现代艺术史,不仅在学校的艺术史教育中,而且在有关它的文献评论中,都与20世纪的现代艺术流脉分离开来。

通过分析从19世纪中期到紧随其后的20世纪前25年的现代艺术史,本书试图纠正这种失衡。本书观点的限定参考标准,本质上讲,不仅既具有主观性,同时也根据这些艺术的特征符号来判定它们的归属。本书框定的时限,并不与某件重要艺术作品或某项发明,或某个与艺术生产直接关联的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吻合。恰恰相反,本书的限定参考标准所确认的是,现代艺术是并继续是展现在眼前的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现代艺术的展览被置于城市观众的不同群体面前,这些展览对于理解现代艺术的本质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对现代艺术进行忠实的研究,就必须将艺术品的公众展览与艺术品的个人创作同等对待,共同着眼。

这项研究首先从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开始,它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造商品集中起来展示,它是之后一连串真正的国际展会(一直到后来的192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开幕展览)的头一回,举办场所是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快速建构起来的水晶宫(Crystal Palace),它位于伦敦郊区,在建筑上史无前例。关于水晶宫的研究著作甚多,其中绝大多数讨论的主要是帕克斯顿的建筑,而Patrick Beaver却着眼于展览本身以及众多文本(主要是英文作品),这些文本构成了对其本质的言语评价。参见Patrick Beaver,The Crystal Palace(1851—1936):A Portrait of Victorian Enterprise(London,1970)。艺术史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水晶宫展览,因为这个展览忽略了“艺术”,聚焦于应用美术和雕刻。然而,它为继之而来的巴黎、费城、维也纳、芝加哥等众多城市的展览确立了典范,在那些城市的展览中艺术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这一系列的展览都是在法国之外举办,为何作这样的选择,这一事实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就像本书进行的挑选一样,是慎重有因的。其中,那些将造型艺术也囊括进文化产品(灯具、拖拉机、陶瓷器、家具、机械,等等)的范围更大的展览,对于理解本书的目标也至关重要。必须强调,在水晶宫展览的,于当时都是非常现代的产品,没有哪一个艺术品(或设计,就此而言)在我们今天看来有多么现代。然而,展览本身便具有纯粹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使展览本身的地位得以提升,而成为本书探讨问题的源点。来自王室的联合创办人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在水晶宫展览的开幕式上说,“变革的辉煌年代……(当)思想以闪电般速度和力量来交流……知识便成为整个社会大众的财富”。这个没有了界限的世界(world-without-borders),同样是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数字时代的主调,然而我们应该牢记,它的源头是上世纪中叶,当工业主义和殖民主义使所有欧洲人具有全球意识的时候。

第一批描述现代艺术史的著作,通常被当前流行的时髦词汇“再现”(representation)和“艺术”一词所规制,只关注单一的领域。这里,媒体、摄影这些最现代事物的发现,以及随后它们的广泛波及和蔓延,终将被认为是界定绘画在现代再现中基本角色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艺术作品进行照相光学机械的复制,它那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也被承认了。很少有现代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没能证明和承认摄影及照相机械复制的价值或者其他的方面。到1870年,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现代城市生活的人,都受到新近成长起来的图像世界的影响,而这些图像很可能就是由复制媒介的工业化所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