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二个伟大发现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经济根据。第二个伟大发现使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的高度对社会主义做出了科学的理论论证。
(一)由于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空想社会主义不会阐明的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家。他们指责和咒骂资本主义剥削,指出这种剥削是不道德的。圣西门愤愤不平地指责富人对穷人的榨取,说:“各国作为主要原则加以采用的一条原理,就是穷人应当对富人宽宏大量,结果不得温饱的人们每天使自己失去一部分必要的生活资料,而被用于增加大财主的多余的财产。”傅立叶慷慨激昂地批判文明制度下富人对穷人的掠夺,指出“文明制度的机构在一切方面都只是巧妙地掠夺穷人和使富人发财致富的组织”,揭露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咒骂资本主义是“温和的监狱”和“贫困的温床”。欧文无比愤慨地斥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指出这种制度使穷人失业、贫困、饥饿与无知,使富人成为没有理性的“衣冠禽兽”和贪婪的“两脚兽”。欧文通过经营工厂的实践,甚至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就在于工人生产的比自己消费的多,两者的差额成了资本家的利润。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差不多都只描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现象,并不真正懂得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马克思研究了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指出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实现价值增殖,而要实现价值增殖,又必须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马克思发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劳动力的价值规定的特殊性在于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能创造出大于本身的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首先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但是,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奴隶必须在为补偿劳动力价值进行的必要劳动之外进行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对雇佣奴隶的剩余劳动的榨取。剩余价值是利润、利息、地租的源泉,是一切剥削收入的源泉。恩格斯论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时说:“这样也就证明了,现代资本家,也象奴隶主或剥削农奴劳动的封建主一样,是靠占有他人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偿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样一来,有产阶级的所谓现代社会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协调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根据,于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象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被揭穿: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
(二)由于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科学社会主义发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许多方面进行过比较深刻的揭露。圣西门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和最穷苦阶级的贫困状态,傅立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社会性质和商业的罪恶,指出文明制度下富裕产生了贫困,丰足造成了危机,预言竞争会走向垄断,欧文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贫困和危机,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或那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他们要求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所揭露的这种或那种有规律的现象是受什么规律支配的,都不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因而不会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指出并证明了生产剩余价值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一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主要方面,决定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部过程。
资本的唯一冲动就是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追逐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从一开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要不断地进行积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就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资本的垄断,促进了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这样,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充分的说服力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及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是完全而且仅仅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
(三)由于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的推翻旧制度和建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无产阶级。但是,在他们的心目中,无产阶级只是受苦最深的阶级。圣西门在晚年虽然直接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出现,宣告他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他也只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人数最多和最贫穷的阶级”。同样,傅立叶陈述了工人阶级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结果的失望和不满,但他也只看到工人阶级是“肩负全部劳动重荷的阶级”,是“无权的赤贫者”。欧文生活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英国并参加过英国工人运动,但是他也只看到工人阶级是陷入贫困深渊、终日为痛苦和灾难所折磨的奴隶。
空想社会主义者处在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还不成熟的时代,还难以认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取得解放的物质条件,因而很多都依靠救世主。从莫尔的《乌托邦》中的乌托普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的太阳,到卡贝的《伊加利亚》中的伊加尔和魏特林的《和谐与自由社会》中的耶稣基督第二,都是这一类救世主。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是诉诸人民群众,不是诉诸工人阶级,而是寄希望于统治者。例如,欧文就曾幻想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美国总统、法国临时政府以及神圣同盟的君主们来实现他的保护穷人利益和改造社会的计划。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分析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地位,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剩余价值理论表明,雇佣工人不是只受自己的雇主的剥削,而是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随着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不断加剧,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培养和造就出自己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建设者。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列宁说:“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提供了充分的经济根据。恩格斯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