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不会沟通,更要注意他会不会选择时机
有一位叫迈克尔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父母亲担心他在学校会欺负人,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教他怎样与人为善,学会忍耐。结果同学们都以为他光长个不长力,经常欺负他。迈克尔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父亲没有理会他。
两年后,迈克尔又对父亲说了自己受委屈的话。这时,父亲感觉时机成熟了,就平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为了维护自尊,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了。”
迈克尔记住了父亲的话,当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照例设法戏弄他时,迈克尔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先用语言警告他们,结果越警告他们越放肆,迈克尔才“被迫出手”,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只等他俩告饶为止。后来,迈克尔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他就是如今路人皆知的“飞人”——迈克尔·乔丹。
试想,如果乔丹的父母亲一开始就允许他对欺负他的同学“自卫还击”的话,尚未练得一定素养的他岂不对那些人早就大打出手?我想,乔丹的父亲之所以会选择那样的时机教导乔丹“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知道怎样把握好分寸和沟通的时机了。
在与人相处中,如果沟通的时机把握不好,他的话就很难打动他人,也更难做到愉快地与人交往。既然是交往,那么在语言上就应该与人为善,同时也应该学会维护彼此的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必须把握好每一句话说出口的时机。时机是分寸的调和剂,如果孩子能了解这种调和剂的真义,对沟通时机把握的能力也就得心应“口”了。
大多数孩子都不懂全力以赴地把握时机,以致造成终生追悔莫及的遗憾。但不论是在运动场上、交朋友时,还是其他事情上,适当地把握时机都是迈向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把握时机沟通非常重要,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的耐心,也需要积极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但绝不是坐视不动。所以要告诉孩子在沟通之前要仔细地思考,什么时候应该说哪句话,什么时候绝对不能说哪句话。恰到好处时,一句话可能比平时说一千句还有用。
沟通时机是由沟通的时境提供的,即由沟通时的自然、社会、心理、语言等诸多环境提供的。要把握准沟通的时机,就必须注意:
1.时境的客观性
人的沟通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沟通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沟通要注意场合”,就是你应提醒孩子注意沟通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它对自己的限制。有位商人受同事妻子委托——劝说该同事戒酒。一天这位商人正在酒馆里喝酒,刚好那个同事进来,于是这位商人马上劝告说:“你不能喝酒,一喝就耍酒疯,谁也受不了!”那个同事听了气愤地说:“好啊,你瞧不起我!我有钱,我就喝,谁也管不着!”说着便掏钱买了菜和酒,赌气地大喝起来。这位商人劝告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所选的时间、地点不对,造成了沟通内容与沟通时机之间的尖锐矛盾。如果换个场合相劝,也许就会成功,至少不会使对方误解或反感。
2.时境的变化性
某研究所的两位研究员,休息时坐在研究室里边喝茶边议论现任所长的毛病,并商量如何调动工作的事。突然,所长推门而入,两人急忙住口,大家都感到很尴尬。这时,一位研究员倒了一杯茶,递给所长说:“这是我新买的‘龙井’,您尝尝,我们正在品茶呢。”所长接过茶一起品评起来。这位研究员的随机应变恰到好处,不露一点破绽,就使沟通时境与沟通行为之间的变化同向发展,同步同趋。
3.时境的整体性
构成沟通时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是以其整体性对沟通行为发生作用的。因此,沟通时要顾及时境构成的各种因素,从全局出发,切不可顾此失彼。有时从时境构成的这个方面看是相适应的,而从另一方面看又是不相容的。清朝初年大兴文学狱,有位秀才读书时书页被风翻动了,他信口吟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从自然环境看是相适应的,但从政治环境看,却触犯了清朝的禁忌,因而被杀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