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峥嵘 弦歌而行: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60周年院史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 团结协作 共同创业

周文

作者简介:周文,1931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浙江大学电真空专业创始人,曾任电真空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系副主任、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科委主任、省科协副主席,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我于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1958年来新建的无线电系筹建电真空技术专业,当时既无思想准备又无业务准备,完全是空手而来。我们在学习研究苏联教学计划与大纲后发现,新专业要求有新的业务基础,我过去在电机系所掌握的课程基础是不够的,需要学习许多新的基础知识,另外,我们所能获得的讲义、参考资料也很少,所以备课非常吃力。当时有苏联专家来华讲课,但我们抽不出时间去学习,只有自己努力收集资料,精心钻研,条件十分艰苦。除了业务上的困难,当时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无线电系于20世纪60年代搬到浙大三分部,那里没有煤气,我们每天需要用煤饼烧饭,要借三轮车到南星桥买煤饼,买回来后还要推上山。如果要买猪肉、鱼、蛋等荤菜,就需骑车到转塘去,而且那时没有电冰箱可供我们长期储放食物,因此我们需经常去。当时还没有洗衣机,我老伴用大木盆洗衣服,那时女儿还小,老伴常常是把女儿背在背上洗衣。我老伴储璇雯在教研组内负责阴极电子学和电子管的课程,也需补许多基础知识,又要编讲义。她每天晚上备课到深夜,第二天还要一早起来生炉子,真是非常辛苦。

当时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强调教学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但下厂进行生产实习与劳动,而且勇挑重担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建设:配合浙江省第一家电子管厂的建设,在校内建立了电真空工艺实验室,与杭州电子管厂合作,成功研制浙江省第一只真空二极整流管,同时还建立专业实验室,设计出了专业实验。

建专业的任务是艰巨的,可喜的是,我们专业培养出来的首届学生非常优秀,许多学生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有的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大学教授,还有的成为国有大企业的总工程师、厂长,如陈抗生担任浙大无线电系的系主任,斯志纯担任了国营4404厂的厂长。

无线电系是我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创建起来的。1960年元月,浙江省召开浙江省文教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无线电系被评为浙江省文教方面先进集体,本人被评为文教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我们专业全体教工奋发图强的成果。

1962年我们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电真空专业的教学开始进入稳定状态。1964年,华东局科委的赵处长来浙大找我们谈,说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北方边防急需炮描雷达,而其核心部件是大功率的毫米波磁控管,国家很缺这种管子。赵处长问我们能否研制并协助上海灯泡厂生产这种磁控管,并希望浙大成为华东电真空器件的研究基地。当时我们刚渡过教学难关,还没有实际搞科研的经验,生产条件也不够,而且这不是一般的理论研究任务,而是要真刀实枪进行实际加工生产。我们既没有生产设备,也没有生产技工,更没有生产经验,这个任务难度很大。但当时是国家困难、边界紧张的时候,华东局科委的赵处长亲自找到我们,这让我们有一种强烈的爱国使命感以及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我们相信在华东局科委的领导与支持下肯定能完成这一任务,就毅然大胆承担了下来。

磁控管核心部件是一个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多腔金属谐振腔,其加工非常困难。为此,我们用科研经费专门购置了特殊加工用的线切割机床与专门进行检测的大型精密投影放大仪,并且培养专人进行加工与测试。管子采用钡钨阴极,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要求既能高密度发射电子,又能耐电子轰击,其制备难度很大。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高压油压机压制泡沫状钨基体,自行配制钡酸钙锶发射材料,自己喷制磨削加工成型。管子要求高真空度,管内有大量金属需长时间的高温烘烤排气,常常需要连续加工几天几夜,这些都由我们专业师生自己值班负责。经过失败、改进、再失败、再改进,反复尝试,我们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样管。当最后进行整管测试并测出磁控管的脉冲功率达到40kW的指标要求后,大家都非常兴奋并引以为豪,因为这是我国第一只自己独立设计、自己加工生产的大功率毫米波磁控管。

当时完全是考虑到国家的需要,我们才承担了这个任务。这项任务进行期间,全专业师生花费了很多的精力。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大功率毫米波磁控管的研制始于1964年,当研制进入攻关关键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我被“靠边”。但教研组全体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成员仍然团结一致积极工作,排除干扰,在1967年完成了任务,这实属不易。由于这是国防任务,所以我们没有发表论文,“文革”期间国家也没有奖励,我们夜以继日地苦干完全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名利。当这项成果被移交到上海灯泡厂生产又被正式用到了国防前线的时候,我相信这是当时我们专业完成得最为艰苦却是最好的一项科研任务。

1987年,我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只是我们专业的代表,在科研工作中全专业师生都废寝忘食、忘我投入。这项荣誉是大家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成果,光靠一个人是不能获得的。

电真空专业是苏联计划经济时代教学体制的产物,改革开放后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专业亟须改造。因此电真空专业更名为“物理电子技术”,在课程上更加注重前沿科学的相关内容,在科研上开拓了光电子学的发展方向,开展了光纤密集波分复用以及高分辨率分布型光纤光缆传感技术的研究,该方向有的博士研究生在毕业后还继续研究,并与工厂合作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专业同时与材料系、物理系合作进行了单晶光纤研究,成功研制了有特色的蓝宝石单晶光纤高温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测量高温方面有独特的优点,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学校成立了单晶光纤研究中心。由于我们专业在国内电真空研究方面有较强的影响力,中科大在筹建全国第一台电子同步辐射装置时,特邀请我们参加合作,由此我们双方展开了电子同步辐射与自由电子激光的合作研究。1982年我赴美进修时,曾前往美国布洛海文国家实验室与斯坦福大学同步辐射中心进行学习并合作研究抑制高频加速腔中高次模的新方法。

周文荣获的证书

1982年,周文在美国布洛海文国家实验室对抑制同步辐射器高频加速腔中高次模进行实验研究

1985年,浙江高校代表团访问英国高校

改革开放后,高校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我于1985年作为浙江高校代表团成员访问英国,结识了英国利物浦大学英国国家自由电子激光实验室的Lucas教授,我将硕士研究生孔刚玉介绍过去进一步学习,他在那里完成了自由电子激光的博士论文。孔刚玉研究工作完成得很好,后来留在利物浦大学任教。

我在研究生院主持工作时,开展了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工作,派了许多学生出国进修。我的学生杨冬晓就曾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他是浙江大学与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毕业后在浙大任教。此外,得益于包玉刚先生捐助的基金,我们设立了包玉刚基金,资助全校研究生出国留学。

1988年,浙江省委调我去浙江省科委主持工作。我积极推行国家火炬计划,推动了浙江省高新技术的研究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高新技术园区,同时建立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推动了基础科学研究,为推进浙江省科技发展与进步做了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