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峥嵘 弦歌而行: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60周年院史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们心目中的何志均老师

1962级无线电专业 田设富

2016年6月2日6时55分,恩师何志均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3岁。噩耗传来,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学无不悲痛万分,纷纷发来唁电,表示沉痛哀悼。浙大无线电系1962级在杭同学,代表浙江省内外本专业全体同学,以三个班集体的名义,庄重地敬献了花圈;参加了6月5日的告别会,表达了全体同学对何志均老师的无限敬意和思念。

1962年9月,我们考入浙大无线电系(8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分3个小班,分别是801-621、801-622和801-623。大一、大二分别在浙大二分部(文一路)和玉泉本部度过的,大三搬到浙大三分部。大三之后我们与何志均老师接触的机会较多。那时三个班的男同学分别住在二、三平舍,当时学校正提倡师生同住、同生活,时任系主任的何志均老师就住在二平舍201室,紧挨着我们二班的宿舍。同时住在二、三平舍的还有顾伟康等10多位老师。从此,我们朝夕相处直到“文革”初期。正如801-623班同学、中科院院士、“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总指挥叶培建同学所讲的那样,我们与何志均、姚庆栋、顾伟康等老师一起搞“四清”,一起到转塘劳动,一起在三分部学习、生活,师生之间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厚情谊!

何志均教授庆寿会

何志均老师正直朴实、庄重淳厚、为人师表的学者风范给我们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在我们年级1964年元旦联欢晚会上,40岁出头的何志均主任来到本部大教室的联欢晚会现场,给我们做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直奔主题,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无线电系的过去和目前的情况后,就大谈无线电技术及应用广阔的将来和发展前途,大力宣传浙大的“求是创新”精神,鼓励同学们一定要崇尚“求是”校训,踏实求知,打好基础,激励大家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为国家做贡献。报告语言朴实,内容动人,短短一二十分钟里,同学们多次报以热烈掌声。

何志均教授参加学生聚会

何志均老师讲课条理清楚,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其知识广博又有新意,这是我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我们大三的无线电技术基础课程是他亲自教授的。作为系主任,系里工作千头万绪,他不辞辛劳,亲自编写教材,亲自讲授。在我们的印象中,他讲的课条理非常清楚,深入浅出,易学易懂;他讲的例题、试题解题评析,注重结论,更注重解题的理论、思路和步骤,甚至按解题的步骤进行给(扣)分,十分强调解题的科学性、严谨性。他在授课时经常告诫我们,只有思维清楚、步骤正确,才能解决好千变万化的问题。他为讲授的每节课、每道例题都花费了大量精力,做了精心准备。在三分部的日子里,每当我们晚自修后回宿舍,总能看见201房间的窗户透出那熟悉的灯光,那灯光经常亮到很晚。他在备课过程中,致力于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他讲课很有新意也很生动,同学们都很喜欢。20世纪60年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何志均老师始终不倦地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不停地认真探索、苦苦追寻世界上学科的前沿动向,即使在“文革”初期的日子里也不例外。正是他这种对新知识执着而持之以恒的追求,对学科发展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魄力,为他在成功创办无线电系后,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成功创办了浙大计算机系及多个学科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一生从教60余年,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与何志均老师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们观察到他的生活十分俭朴。记忆中,他居住的二平舍201房间里,除了一张普通的床铺和一张办公桌外,几无家具,小沙发也是半旧的、最普通的那种,几个旧书架上放满了中外电子专业书籍和大量的笔记本,室内卫生也是自己打扫。因为住在隔壁,何老师常来我们学生宿舍串门。他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大众服装,吃的都是食堂餐,毫无特殊之处。当时的教师包括领导虽然收入不算丰厚,但对他而言,改善一点生活条件还是绰绰有余的,但何志均老师没有那样做。后来我们才知道,2003年,他支持设立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何志均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优秀学生;2015年,何老师夫妇又捐资500万元设立了“浙江省云惠公益基金”,致力于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与医疗。他用自己一生的劳酬回报社会,不追求名利,真是感人至极!

何志均老师始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细致入微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大一时,由于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部分同学生活存在一定困难,但因各种原因助学金偏低。他和其他系领导知情后,通过电机系领导在大二上学期及时进行了助学金调整,解决了这部分同学在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另外,我们刚到三分部的那年冬天特别冷,而很多同学床上仅有一条不厚的棉被,更无床垫。何老师了解情况后,指示有关部门组织采购了一些稻草,分给同学当作床垫,使同学们顺利过冬。大二上学期,有位同学在某一门课程的学习上有困难,他组织班里同学互帮互学,帮助该同学顺利跟上。个别同学家有急事向他请假,他先想到的是要落实该同学回校后及时辅导补课的工作。尽管无线电系基础课难度大是全校出名的,但整个1962级没有一个掉队留级的同学。当时大家喜欢在课余装配半导体收音机,他也在宿舍里自己动手装配,有时还会与同学们交流装配心得,非常平易近人。这些事情,一件件一桩桩,大家都记在心间。

何志均教授与师生合影

何志均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爱学生如子女;同学们也都视他为长辈,喜欢他,敬仰他,爱护他。“文革”期间他受到批判,同学们都于心不忍,批斗时也只是草草走过场。正如他自己所讲的一样,同学们的拳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每当班级按任务组织批判他时,同学们大多以读有关报纸代之。1968年初,何老师正在被管制在外劳动,801-623班的叶培建等同学贴出“要把何志均废物利用,让他来给我们上课”的大字报,这不仅反映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更反映的是对何志均老师的敬佩与爱戴,并力所能及地去保护我们敬爱的何志均老师!

如今何志均老师走了,我们会永远怀念他!他辛勤耕耘60多年,早已是桃李满天下,芬芳遍四海了。他的高尚品质,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浙大学子,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修改人:王春富 方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