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视野观照下的苏联文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当人们反思苏联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影响及命运时,会发现,从20世纪末起,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等诸多原因,中国对苏联文学的研究与接受已失去了20世纪80年代的热情,更无法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文学自觉汲取、主动借鉴俄苏文学的成效相比较,尽管中国还有学者力求以更客观和更开阔的视野来思考研究苏联文学的发展历史,但总体观照,苏联文学已逐渐淡出中国人的视野,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大幅减弱,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文学还遭到冷遇,抨击的声音不断。近20年来,中国苏联文学研究领域显得沉寂,研究苏联文学的论文减少,研究专著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苏联文学”这一专有名词在中国学界还常被“俄罗斯文学”、“前苏联文学”等取代了。

众所周知,苏联是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联合政权国家,它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历程。苏联文学与其他民族国家文学一样,是苏联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苏联文学形象地记录了这一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进程,反映了苏联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和命运,追求与奋进。从苏联文学中,会清晰地感触到一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精神文化在其中的流贯与渗透。苏联人民保持与发展俄国人的精神风貌,苏联作家继承了19世纪俄国文学中特有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意识,浓厚的人道主义、鲜明的哲理性思维等。同时,苏联作家又超越他们的前辈,积极地铸造新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的基础就是思维的全人类性与未来性,这种特征鲜明地表现在20世纪下半期的苏联文学中。从19世纪俄国文学的民族性思维发展到20世纪下半期苏联文学的全球性思维,苏联文学实践了精神文化探索的质的跨越。

当然,苏联文学在发展的历程中,也像许多民族国家一样出现过波折。譬如,曾把文学创作局限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基本创作原则的框架内,致使在一段时期内,文学创作过分强调政治的、阶级的因素,忽视文学的艺术性,文学创作出现了单一化、模式化倾向。但在五六十年代文学的解冻思潮中,苏联作家的心灵空间得以拓展,作家的创作个性得到释放,文坛原有偏激现象被冲击和调整。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苏联作家与文艺理论家在林林总总的学术研讨中,力求更大限度地突破传统的框架,开放性的追求新颖的永恒的艺术,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法,努力锤炼艺术技法,以多元审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表现全人类的思想倾向,在艺术方法上呈现多元化趋势。

对于他国文学,应本着一种良好的审美心态,要善于发掘其精华之处,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冷静反思70多年苏联文学的历史,客观公允地评价苏联文学的成效与教训,才是学界学术研究的科学态度。因此,当下中国的苏联文学研究中,客观审视苏联文学所特有的思想主题和人性特征,凸显文学思想的和艺术的价值意义,发掘文学丰盈的精神内涵,是苏联文学研究从文学现象表层走向文学历史深处的必需。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2001年,我撰写了《20世纪文学泰斗——艾特玛托夫》(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在书中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作家一生的思想和创作,力图勾勒出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苏联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2007年,我完成了学术专著《“人类思维”与苏联当代文学》(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的主旨是思考苏联“当代”文学体现的人类思维倾向。在历史上,曾把苏联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的文学称为当代文学,我在书中沿用了这一历史提法是为了给自己的研究内容在时间上进行界定。在书中,我考察了苏联当代文坛的现状,分析了活跃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创作现象,全书的研究侧重于文学主题思想的发掘方面,力图凸显当代苏联文学呈现的人类意识。

新著《人类视野观照下的苏联文学》,是延续了自己前面两部苏联文学研究专著思考的结果,力求以人类视野考察苏联文学,考察那些体现人类文学艺术特征的苏联文学。在继续发掘苏联文学体现的永恒主题的基础上,分析苏联文学艺术的多元化特征,由此揭示苏联文学体现的人类艺术的发展趋向;考察20世纪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殊途同归的种种现象,从而探讨人类文学的普遍性规律问题。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人类思考:永恒的文学主题”,八章,以人类视角考察苏联文学的全人类思考现象,如苏联文学的人性特征、苏联作家的“宗教情结”、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苏联文学“人类思维”现象的因缘等,发掘苏联文学蕴涵的永恒的文学主题。中编,“艺术多元化:人类文学的发展趋向”,八章,通过考察苏联文学史的具体现象和作家具体作品,研究苏联文学显著的艺术特征,如苏联文学的多元生态环境,苏联文学艺术流变路径,苏联文学的抒情艺术,苏联文学的幻化虚构艺术、苏联小说恢宏的艺术结构等,在研究中力求展现苏联文学的多元化艺术发展趋向。下编,“殊途同归:苏联和中国20世纪文学比较”,五章,采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考察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譬如,梳理俄苏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路径,探讨中国文学对俄苏文学认同与融合的现象和成效;比较20世纪中国文学与苏联文学相似和相异特征:苏联解冻时期文坛与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变革创新,20世纪80年代苏联与中国作家文学使命的承载与文学本体的构建,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与中国战场文学的人性描写,苏联与中国作家乡土题材文学的文化精神等,透过苏联与中国这些相似与相异现象的比较,探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的基本规律。

苏联文学不应随着苏联的解体而从世界文学的历史上消失,苏联文坛是一个值得学者继续发掘的艺术天地。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能在苏联文学研究方面给他人一点点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