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物流战略选择
1.3.1 SWOT分析法
1.物流系统战略方案选择的依据
物流系统战略对于具体的企业是否可行,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系统战略,需要对物流系统战略进行评价。进行评价的第一项内容是确定评价标准,即明确企业在选择物流战略方案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物流系统战略的适宜性、物流系统战略的可行性和物流系统战略的可接受性。其中,物流系统战略的适宜性评价是战略分析的延伸,即从经验逻辑和历史数据中对可选战略进行评价。物流系统战略方案适宜性、可行性、可接受性评价方面形成了一些程序化的技术,从而使我们在评价时有章可循,便于操作。
物流系统战略选择的评价标准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适宜性
适宜性即衡量一种物流战略是否与企业自身条件相适应。例如,某种物流战略是否有效地利用了企业的现有实力,克服或避开了企业的弱点,并能抵御环境的威胁。
评价一个战略优劣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衡量这种物流战略能否与战略分析中所得到的企业内外部条件相适应,适应的程度如何。有时也把这种适宜性称为“一致性”。我们通过对如下几个问题的回答来评价物流战略的适宜性。
(1)所选物流系统战略克服困难的程度如何。这里,困难是在物流战略分析中得出的企业自身弱点和企业面临的物流环境威胁。例如,企业所选战略是不是能使企业的竞争地位有所提高或能否解决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问题,或能否使企业减弱甚至摆脱对某一家供应商的特别依赖。
(2)所选物流系统战略是否能增强企业的实力,并给企业更多的机会。例如,战略的实施是否能为每位劳动者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物流战略的实施是否有助于企业打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并站稳脚跟,不断发展,或将现有的高效系统充分利用起来。
(3)所选物流战略是否与企业的各方面目标相吻合。这里的目标可以是总体效益、增长速度或管理控制的有效性等。
2)可行性
可行性即评价一种物流战略具体实现的可行程度。如现有资源条件是否满足战略实施的要求。可行性评价主要是围绕物流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例如,战略实施将引起有计划的内部调整,其规模是否在企业各方面资源(人力、物力等)允许的范围内。事实上,关于战略可行性的问题,在选择战略的过程中就应予以考虑。这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细致的评价。
(1)战略实施是否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
(2)企业自身的能力能否达到物流战略要求的水平(如质量水平、服务水平等)。
(3)企业在战略实施前是否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必要的市场推销技能。
(4)企业能否处理好战略实施可能带来的竞争压力。
(5)企业是否确保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操作层都具有一定的技能。
(6)企业在生产过程和技术等方面是不是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在实际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时候,并不只局限于以上列出的这些方面,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另外,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战略调整时间的影响。
3)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即评价一种物流战略实施的结果是否可接受或令人满意。例如,战略实施所带来的效益或对企业发展速度的推进是否达到了高层管理者、持股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的期望值。另外,可接受性还包括评价物流战略实施中所包含的风险。
关于可接受性的评价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的主观期望密切相关。所以谈到战略的可接受性时必须明确是相对于“谁”的可接受性,这需要仔细地进行分析。下面列出的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分析的进行。
(1)所选物流战略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如何?
(2)从财务的角度考虑,所选战略带来的风险较原来有多大变化?
(3)战略实施对企业的资金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
(4)战略实施带来的调整能否使企业内部各级工作人员普遍予以接受?
(5)战略实施是否会使企业内某些部门、小组或个人的工作安排、组织结构产生重大的变动?
(6)战略实施是否要改变企业与外部相关机构的关系?
(7)所选战略是否与现存的整套管理体制相吻合?是否需要大的变动?
当然,一个物流战略的实施不可能使方方面面都能满意,所以需要权衡利弊,有重点地加以考虑。
2.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是在西方广为应用的一种战略选择方法。SW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是指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SWOT分析就是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对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选出一种适宜战略的目的。
企业内部的优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表现在资金、技术设备、职工素质、产品市场、管理技能等方面。衡量企业优劣势有两个标准:一是资金、产品、市场等一些单方面的优劣势;二是综合的优劣势,可以选定一些因素评价打分,然后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加权,取各项因素加权数之和来确定企业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在战略上企业是扬长避短,内部优势强,就宜于采取发展型战略,否则就宜于采用稳定型或紧缩型战略。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中有的对企业发展有利,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如宽松的政策、技术的进步就有可能给企业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量创造条件。有的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不利,可能给企业带来威胁,如紧缩信贷、原材料价格上涨、税率提高等。来自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有时需要与竞争对手相比较才能确定。有利条件可能对所有企业都有益,威胁也不仅仅是威胁本企业,因此,在有些情况下还要分析同样的外部环境到底对谁更有利或更不利。当然,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外部环境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但很多时候却有许多共同点,此时,对机会与威胁的分析不能忽略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SWOT分析的做法是:依据企业的方针列出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因素,继而确定标准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判定是优势还是劣势,是机会还是威胁,举例如表1.3所示。也可逐项打分,然后按因素的重要程度加权求和,以进一步推断优劣势有多大及外部环境的好坏。
表1.3 SWOT分析表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得分来判定企业属于哪种类型,如图1.4所示,处于第Ⅰ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具有强大的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处于第Ⅱ象限,外部有机会,而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措施扭转内部劣势,可采用先稳定后发展型战略;处于第Ⅲ象限,外部有威胁,内部状况又不佳,宜小心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型战略;处于第Ⅳ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种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图1.4 SWOT战略选择
1.3.2 企业物流战略的选择与资源配置
1.企业物流战略的选择
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资源评价为战略制定提供了基础条件,在企业物流战略设计与选择时,要根据上述分析评价结果进行物流战略设计与选择,使企业物流战略与物流发展目标、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资源能力相适应,并实现动态平衡。
企业物流的战略设计与选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分析过程。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一是根据企业的经营领域确定其物流业务领域;二是根据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资源评价寻找企业物流的竞争优势;三是决定企业物流战略方案;四是设立评价物流战略方案的标准,并对物流战略进行选择。
2.物流战略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是物流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企业物流战略资源是指企业用于物流战略行动及其计划推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总和。具体来讲,战略资源包括对物流能力、资金实力、人力资源实力、物流技术开发实力、物流管理实力、时间、物流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把握能力。
企业物流战略资源的分配是指按物流战略资源配置的原则方案,对企业所拥有的物流战略资源进行的具体分配。企业在推进战略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流战略转换往往就是通过资源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的。企业物流战略资源的分配一般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物流资金的分配两种。
1)人力资源的分配
人力资源的分配一般有三方面内容。
(1)为各个物流岗位配备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关键岗位上关键物流人才的选择。
(2)为物流战略实施建立人才及技能的储备,不断为物流战略实施输送有效的人才。
(3)在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注意整个队伍综合力量的搭配和权衡。
2)物流资金的分配
企业中一般采取预算的方法来分配物流资金资源。而预算是一种通过财务指标或数量指标来显示企业目标的方法。
此外,企业组织结构是实施物流战略的一项重要工具,一个好的企业物流战略还需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去完成。在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它既可以成为物流战略的推动因素,又可能对物流战略的执行起抵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