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创新:创建特色大学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问卷调查

2.3.1 问卷设计的原则

1.目的明确性原则

任何问卷调查都有其目的:证实或证伪某个结论。目的明确是问卷设计的基础。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提出明确的假设,才能围绕假设来设计题项。我们设计问卷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调查评价指标体系中观测点的重要程度,以此来衡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2.题项适当性原则

问卷所选择的题项要与研究假设相符,即所选择的问题是针对研究假设的,是研究假设的合理的内涵和外延;所选题项在数量上要适当。确定适当数量的题项可根据以下两点来确定:根据一般经验,根据预试结果。依据这一原则,我们设计的题项涵盖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部内容。

3.语句理解一致性原则

语句理解一致性是指研究者与被试,以及被试之间对问卷的题项语句的理解都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达不到研究者所要测量的目的。

4.调查对象合适性原则

选择的对象要符合研究假设的推论,问卷结构(开放式或封闭式)、题项形式及用语都要考虑调查对象的合适性。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在高校发放,因此在设计问卷时主要考虑高校工作人员的合适性。

2.3.2 问卷内容和说明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两部分,调查内容分为5个模块。具体框架见图2.2。

图2.2 问卷内容框架

从问卷内容框架可以看出,问卷内容的模块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大区别。我们先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个观测点编号,然后打乱顺序,将各指标重新归类,形成如图2.2所示的5大模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被调查者脱离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更客观地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5大模块64项指标,涵盖了绝大部分评估指标内容。为了验证被试填写问卷的认真程度,每个模块设计了一个测试项。如第一模块的测试项为“校名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第二模块的测试项为“教师的性别比例”,第三模块的测试项为“校园绿化费用”,第四模块的测试项为“授课作息时间的安排”,第五模块的测试项为“在校大学生攻读第二外语的比例”。

2.3.3 问卷调查

1.调查概况

问卷发放时间是2008年1月29日至8月12日;发放对象为全国各地高校;发放形式是邮局投递和E-mail;发放数量为117份,回收111份,其中有效问卷106份,无效问卷5份。

2.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统计

被调查者中男性70人,占66%;女性36人,占34%。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有33人,36~45岁之间的有39人,41~50岁之间的有10人,51~60岁之间的有8人,60岁以上的有16人。被调查者中硕士最多,共52人,占49%;高级职称人数最多,有36人,占34%。教师人数最多,占35%;校级教学管理人员,占29%。被调查者的单位大部分为地方工科大学。

2.3.4 观测点的权重计算

1.计算方法

问卷的统计方法采用特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特尔斐法又称专家咨询法,它避免了专家会议法的弱点。由于专家在研究问题时不进行面对面交流,不直接交换意见,在互不影响的条件下达到意见一致。这就防止了权威人物对群体决策产生的特殊作用,使每位专家都能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能保证逐渐形成深思熟虑的观点,又能保证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评定。同时,这种方法采用了数理统计方法,将专家意见进行了定量处理。在整个过程中,专家意见逐步收敛并最后取得一致,因而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方法。

特尔斐法采用匿名形式,用问卷形式向专家征求意见,然后由问卷设计人员进行汇总、整理;然后将一轮结果作为参考资料发给每位专家,让专家再发表意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特尔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设计调查表。调查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专家直接写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另一种是要求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2)发放调查表实施调查。将调查表邮寄给调查对象,请他们对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或直接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做第一轮调查。

(3)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处理。调查表收回后,先将每份问卷编码,然后将数据录入Excel表。

2.计算过程和结果

我们设计的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指标的重要程度可分为1~9共九级,1为重要程度最低,9为重要程度最高。表2.3中我们选出4个指标作为例子,共有106位被调查者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了判断。

表2.3 重要程度调查表

我们按重要程度等级1~9分别赋值“1,2,3,4,5,6,7,8,9”,则可以计算出“指标1”的加权平均值为

(4×1+1×2+2×3+4×4+15×5+22×6+16×7+22×8+20×9)/106=6.63。

同理可以求出指标2、指标3和指标4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7.13, 6.49,5.82。

求出各指标的加权平均数之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便可求出权重。

指标1的权重:W1=6.63/(6.63+7.13+6.49+5.82)=0.25。同样可求出指标2、指标3和指标4的权重分别为0.27,0.25,0.23。

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将权重的值保留一位小数,因此指标1、指标2、指标3和指标4的权重分别为0.3,0.3,0.2,0.2。

依照特尔斐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2.4所示。

表2.4 重新计算权重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从整个问卷来看,我们统计出每个评价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越高,意味着该指标越重要。因此,根据每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我们可以了解整个指标体系中,哪些指标重要,哪些指标相对不重要。

从加权平均值的统计结果来看,评价指标重要程度位于前10位的指标分别是:“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学校定位与规划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程度”、“教学质量监控”、“实验室和工程训练条件”、“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新与改革”、“用人单位评价(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见表2.5)。

表2.5 加权平均值最高的十个评价指标

加权平均值最低的,也就是最不重要的10个指标是:“教师的性别比例”、“校名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校园绿化费用”、“在校大学生攻读第二外语的比例”、“毕业生起薪点”、“国外优质师资”、“授课作息时间的安排”、“第二课堂活动”、“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干部队伍的数量和结构”(见表2.6)。其中,“教师的性别比例”、“校名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校园绿化费用”、“在校大学生攻读第二外语的比例”、“授课作息时间的安排”正是我们加入各模块的测试项。大部分被调查者将这些测试项选择为不重要,可见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

表2.6 加权平均值最低的十个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