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津市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一 工作回顾
2013年,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政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推进电子政务顶层建设。全面建成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覆盖了全市副局级以上单位,实现了政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创造了条件。完成政务云计算中心(过渡机房)建设,部署云试验平台。
二是政务网站和政务信息公开建设取得新成绩。以中国天津政务门户网站为枢纽,各政务部门网站为支撑,打造政务公开及政府为民服务第一平台。“网上办公大厅”提供服务事项达3100余项,在线办事能力连续排名全国前列。
三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平台,首创的三维立体数据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建成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市工商、税务、质监等15个部门的近190万条企业基础数据实现共享;建成了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与应急处置系统等一批管理系统。
四是一批重要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发挥新作用。远程电子申报纳税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征收的税款占地税全部收入的70%以上。开通了全国第一家实现联网的省级审计系统;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搭建了市、区(县)两级平台;“公安技防网”实现了各系统与公安机关110指挥系统之间关联互通;天津电子口岸在全国海关中实现了报关、报检数据的一次录入、分别申报等七个率先;安监局对移动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国土房管“一张图”全面支撑国土资源的“批、供、用、补、查”和房屋管理的“买、抵、住、管、拆”;规划管理“一网通”实现了统一作业、统一监管和统一服务。
(二)社会重要领域信息化应用更加深入
一是医疗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医保覆盖全市城乡1000万名参保人员。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年底前实现全覆盖,电子病历年底前覆盖全部三甲医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保网、医院内网和银行网的“三网互通”实时结算,患者可通过布置在医院大厅自助机、银行网点的自助查询机、银行柜台或银行网站等电子渠道完成挂号,不必再到门诊大厅排队。同时,通过设置在诊室、化验室、辅助检查室的刷卡设备即可完成自助缴费,并实现与医保实时结算。
二是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开展。将《天津日报》的全部历史报纸数字化,建立了面向党政机关、研究机构、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的报刊数据应用体系。建立了包括文化遗产资源库在内的15个数字文化资源库。
三是公众信息应用系统便民作用明显。全市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实现了就业服务网络化管理。建成水、煤气、交通等公共服务事项集成化便民服务查询系统。在全国率先开通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系统,做到网上交易签约、权属变更登记、交纳税费的一条龙服务。“8890”“12319”等一批便民信息系统方便了群众,赢得了赞誉。
四是社区信息化务实推进。部署全市统一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基本完成了全市城市社区的楼宇、居民、驻区单位、公共服务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形成了天津市社区综合数据库。同时,通过社区服务网站,为市民提供各类便民信息的自助查询服务。
二 应用效果
第一、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行政效能。目前,天津市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以往必须由行政人员手工进行的作业,可以通过虚拟办公、无纸化传输的应用,在全新的网络状态下进行。据统计各部门行政办公效率平均提高了40%。
第二、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12319城建服务热线及应急指挥系统,将全市道路桥梁、排水、中水、供热、地铁等10个市政公用窗口服务行业、几百个经营服务单位的资源整合起来。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就业服务各项业务经办、再就业优惠待遇和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众服务。
第三、增强了政府监测和调控运行能力。宏观经济数据库完成GDP指标的入库和查询工作。城建施工现场远程监管系统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监控,对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材料使用等7大项19个分项内容可以随时掌握、统筹监督。
第四、提高了政府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一张图”“一网通”在制定国土资源规划和海洋国土规划、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系统做到网上交易签约、权属变更登记、交纳税费的一条龙服务。
第五、促进了民生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保实现了全市定点医院的联网全覆盖,参保人员不再需要垫付资金和等候报销。基本建成了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基础教育资源库、北方教育网站、教育新闻等各类特色资源。建立了文化遗产资源库、文化讲座资源库、天津名人故居资源库等十余个数字文化资源库。实现了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与18个区(县)卫生局防疫站网上通报。
第六、带动了信息技术与相关产业的深入发展。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在应用了大量的国产技术产品,有些突破了国际上的关键技术,带动了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
三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政府网站建设现状与公众需求存在差距。总体看,天津市政府网站公开内容不够全面,网上办事的深度和广度还需努力。二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展缓慢。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在开发的规划、组织、资金和体制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政,导致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展缓慢。三是建设资金分散,缺乏统一管理。经信委、市财政、市发改委分头审批,各单位多头申报,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使用效率不高。四是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亟须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对于电子政务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到位,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 下一步工作思路
围绕信息化环境下提升执政和履职能力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加速推动“五个一”建设进度,以云计算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着力点,以物联网为依托,以应用为目的,以信息安全为保障,全面推进政府云建设,为构建智慧天津奠定坚实基础。
(1)统筹推进政务部门业务应用发展。建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顶层规划,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电子政务发展质量,增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能力;建成全市统一的宽带电子政务城域网和政务云计算中心、交互中心、灾备中心,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和文化资源数据库规划与建设;推行“云计算服务优先”模式,推动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扩大应用规模,逐步实现应用全业务、全流程和全覆盖,推动政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应用成效,每年推出一批重点应用。
(2)加强政府公开和政务服务应用,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大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应用推进力度,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和手段,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用发展。依托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开展民政、计生、劳动、教育、卫生、公安、农业等政务服务应用,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应用向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的延伸。不断提升基层政务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开展“一站式”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优质、多方式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基层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普遍开展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消除信息孤岛。以协同业务需求为导向,明确共享信息内容和程序,确定信息共享部门责任,制定信息共享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基础设施,保障共享信息安全,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管理和服务。重点推进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宏观经济、财政、国土、投资、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贸易、房地产、现代农业等宏观调控信息共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流动人口、安全生产监管、质量监管、社会信用、城镇综合管理等社会管理信息共享,推进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信息共享。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