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巩固国防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走上执政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防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胜利进军的凯歌声中宣告成立。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了22年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成为继苏联共产党之后又一个在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执政的共产党组织。毛泽东把能否经受住执政考验,视为现代意义上的“进京赶考”。执大国之政,可谓悠悠万事,但万辐归毂,命脉所系,唯生存与发展二事而已,而对一个新生的国家来说,生存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如何构建新中国的国防,如何谋求国家的安全,是新中国领导人面临的最基本的考验。

国防的实践过程取决于国防决策者的国防观和对国家安全形势的研判。因此,考察新中国巩固国防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首先了解新中国领导人的国防观。

各种资料表明,新中国领导人对国防有着明确的认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 对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来说,国防不可不有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有国必有防,这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基本事实,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始人对国防重要性的理解,深刻性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有国有防”的传统观念。他们更多地从保持革命成果和推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国防、对待国防。毛泽东明确表示“国防不可不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27页。,完全是建立在巩固和发展人民革命事业的基础上。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阶级的存在,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的利益,是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的前提条件。《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476页。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必要性,他说,“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因此,“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第344~345页。只有有了巩固的国防,才能保护人民革命胜利果实,才能使新生的人民国家不断强大、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 强大国防的根本在于建立并保持一支强大的国防军

军队是国防使命的主要承担者。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看来,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547页。正是依靠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中国人民才推翻了长期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自身斗争经历中切实体会到“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74页。的真理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在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第7~8页。周恩来认为:“要有备,才能无患。”“今天国内战争尚未结束,还需要军队,全国解放了,军队经过整编,还得作为捍卫国家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第2页。新中国成立之初,朱德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讲话中也强调:“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十分强大的、足以击退任何侵略者进攻的现代化的国防军。”《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第293页。

三 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构成国家建设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明确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是毛泽东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教训提出的警示之语,凝结着对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坎坷命运切肤之痛的体验,道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状况的紧迫性。早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80页。新中国的诞生,铲除了旧中国的腐败政治,但工业、农业和科技的落后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长此以往,挨打的隐患就难以排除。改变这一命运需要强大的国防,以及国防和其他一切社会事业发展之基础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顾龙生编著《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第259~260页。

四 国防建设必须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防建设也必然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因而,军事性和政治性是国防的两大本质属性。鉴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战略运筹的强烈的政治性特点,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坚持国防建设和国防谋略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国防事业不仅是军队的事业,更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其强烈的政治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它置于党的统一领导下。

五 建设强大国防的目的在于抵御外敌入侵,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

毛泽东明确指出,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建立巩固的国防,目的就是“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第11页。。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国防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家和平建设顺利进行。这一目的是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肩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并逐步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极其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防御的国防观是与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政治、经济利益完全一致的。

新中国领导人关于国防的上述观点,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首先,作为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的国防理论奠定了新中国领导人国防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矛盾,国家就不会消亡,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人民的国家机器和防卫力量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一针见血地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马克思:《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26页。。“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以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恩格斯:《论权威》,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7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致力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过程中,面对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对新生苏维埃政权所构成的严重威胁,列宁反复强调,“当我们已成为开始组织社会主义的统治阶级的代表时,我们就要求一切人严肃地对待国防”,决不允许“对无产阶级已经获得胜利的国家的国防采取轻率的态度”。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载《列宁军事文集》,战士出版社,1981,第454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尤为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严肃地对待国防”,其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防的理论阐述。

其次,旧中国藩篱尽撤、外患频仍造成的山河破碎、国运日下的悲惨景象给走上执政道路的新中国领导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毛泽东青年时期就曾对没有强大国防导致的中国地缘危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满蒙去而北边动,胡马骎骎入中原”④,“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⑤。周恩来年仅17岁时,感愤于旧中国国防之羸弱,曾挥笔书就《海军说》一文,指出:“是以立国于今世,无不视其军事之强否,以判其国(之)优劣。军盛则国强,军衰则国衰,斯人人所奉为公理,百验不磨者也。”⑥1934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与《红色中华》报记者谈话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对各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一贯的投降与妥协,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国防”, ⑦这是造成中华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曾在为新华社撰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信件的评论中,一件件一桩桩地历数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第98页。这些创痛巨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无疑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防观有重要影响。建立强大的国防,不容许任何侵略势力再来践踏祖国的美好河山,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意识和不懈追求。

最后,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积累了领导国防斗争的初步经验,即领导抗日根据地进行的八年抗战。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局面;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509页。的思想,制定并实施了战胜亚洲头号帝国主义入侵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在根据地深入开展了国防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战争动员,等等,这一切科学的思想和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经验,也成了新中国领导人运筹巩固国防的宝贵资源。

还应当指出的是,新中国领导人作为坚定的共产党人,其世界观包括国防观在内,固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但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毛泽东等新中国领导人,青少年时期都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他们对儒家的“大同”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以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政治谋略,在激浊扬清之后,都将其科学的精华融入了治国安邦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中的强烈的道义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谋划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宫玉振博士在《中国战略文化解析》一书中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参见宫玉振著《中国战略文化解析》,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第210~224页。

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防观影响并支配了新中国国防政策的制定。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对新中国的国防政策做了明确表述,即“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以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第348页。。这种以反对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为核心的国防政策体现了新中国的社会政治性质及由其决定的防御性质,它作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中国国防战略的核心理论,有力地指导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国防军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