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杨梅

每年夏天,不管多贵,一生节俭的爸爸总会慷慨地买上几斤杨梅让全家人尝尝。因他向来认为杨梅是最好的水果,说杨梅籽(里面的核)能将一年中误食进肚子里的头发缠走。不知这种说法从哪儿来,是否具有科学性,但事实是我们每年都能因此而享享口福。

那时候,零食少,水果更少,吃杨梅就像过节似的开心。一个个杨梅圆圆的,红中带紫、酸中带甜,咬上一口,满嘴生津。若杨梅上市,恰好生产队里的活儿又不太忙,爸爸就会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去邻近的仙居县,摘杨梅来贩卖赚点小钱以贴补家用。多年来,一吃杨梅,与杨梅有关的数个经典故事就会一一浮现在脑海中。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是妈妈无数次叙述的小事:姐姐四岁那年,爸爸大老远去仙居挑回一担杨梅到集市上去贩卖。回家歇脚时,姐姐哭着喊着要吃杨梅,但爸爸说这杨梅辛辛苦苦挑回来是要赚钱的,死活不愿给。妈妈心疼女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特意去街头镇集市上买了两斤杨梅给姐姐吃。结果,爸爸很快卖完杨梅赚了一笔小钱回家了,心里高兴,也跟着吃了好几颗。妈妈说:“你爸竟然也好意思跟着吃?!不知他是怎么想的?”说这话时,妈妈的神情中好像仍带着几丝愤懑。

妈妈说的细节可能会在记忆上出点差错,但我相信这样的事绝对会在爸爸身上发生的。爸爸向来勤俭治家,他太在意自己风餐露宿辛苦一天一夜究竟能赚多少钱了!小孩子一吃,钱数自然就不那么准确了。对小孩,他虽心里疼爱,去赶集市时经常会买点零食或漂亮的布料给我们,甚至上山砍柴时也会记着摘些野草莓、藤梨(野生猕猴桃)等野果子回家,但他从不宠溺孩子,而是强调从小要讲规矩,不能乱花一分钱。也许他本人早就不记得自己曾经这么“小气”过,但以好记性出名的妈妈却时常会在不经意间唠叨着生活中曾发生过的种种趣事儿。我依然记得大学毕业那年暑假,爸爸特意为我买杨梅的情景。那天一大早(1989年7月9日),我从城里赶回家,因工作分配到台州师专教书,暑假还不必上班,就想着回家待几天,看看是否需要像往年那样帮爸妈干点农活。

一生勤快的爸爸,年轻时翻山越岭挑杨梅贩卖赚钱,年纪大了,也从不闲着。这是2012年4月30日下午,将近80岁的爸爸在后门自留地里给小菜浇水。

我回家了爸妈特别开心,想着整点什么好吃的“招待”我。爸爸特意骑自行车去镇上买了两斤杨梅。他的这一举动,竟让我怀疑起多年来一直深信不疑的那个杨梅故事的真实性。每年杨梅上市的时间特别短,通常也就十来天,我回家时已差不多过季,基本上没什么好杨梅了。虽然爸爸精挑细选最好的买回来,也大多是酸的,可在感觉上却增添了几分甜味!

在台州师专工作时,有同事是本地人,曾特意邀请我们去摘杨梅。我们爬到高高的黑炭杨梅树上,看着哪颗喜欢,就摘下塞进嘴里。那份随意采摘的快乐也一直甜在心间。也是那时才知道杨梅的几个品种:黑炭杨梅树高一些,早一点成熟;东魁的杨梅树低一点,晚一点成熟,但个头大。

多年后,当我在京城工作时,早已过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年代,不但荔枝可以在家门口的超市里随意买到,即便是北方人相对比较陌生的杨梅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菜市场上。只是那些杨梅个儿小,又酸,我们实在瞧不上。好在老家的亲戚朋友们知道我们喜欢家乡的杨梅,每年杨梅成熟时都会特意费心快递几箱过来。同事们分享我送的杨梅时,都会忍不住说:“好吃好吃,与超市里买的完全不同。”

事实上,现如今的杨梅,经高科技培植后,个头比当年的大得多,圆圆的、红里带黑,品相诱人。每次嘴里嚼着杨梅,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特殊的夏天,似乎每一颗杨梅都蕴含着父亲那份深深的爱。

随记于201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