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第一编):茫茫禹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两次大一统

西周封建和秦并天下是中国的两次大一统。

首先我要讲一下“大一统”是个什么概念。

历史上,人群都是由小到大。塞维斯(Elman R. Service)有个理论。他说,人群,由小到大,从一盘散沙到聚成国家,要分四步:游团(band)—部落(tribe)—酋邦(chiefdom)—国家(state)。最后一环是国家。[1]

国家,有小国,有大国。小国变大国,怎么变?苏秉琦说,中国国家起源,是经古国—方国—帝国三部曲。[2]古国在三代以前,三代属于方国,帝国是秦汉帝国。大趋势是走向帝国。

历史上的大帝国,欧洲有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和恺撒是他们的骄傲;东方有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蒙古帝国、莫卧尔帝国和西方人说的中华帝国,早比欧洲早,晚比欧洲晚。我们要知道,东方大帝国,在西方人的心里,一直是阴影,既影响他们的历史观,也影响他们的政治理念。

汤因比讲世界文明,非常看重“大一统”,一是国家大一统,二是宗教大一统。[3]中国的特点是什么?不是宗教大一统,而是国家大一统。[4]

“大一统”这个词,来源是《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秋是个四分五裂的时代,四分五裂才讲大一统,讲孔子怀念的西周大一统。西周大一统是第一个大一统。第二个大一统是秦始皇的大一统。它和西周封建相反,不是靠热乎乎的血缘纽带和亲戚关系,而是靠冷冰冰的法律制度和统一标准。中国的大一统是靠这两股力,热一下,冷一下,共同锻造,好像打刀剑要淬火一样。

秦始皇是“中国的亚历山大”,但从未得到过亚历山大在欧洲享有的殊荣。因为秦朝短命,汉朝诋毁,他一直背黑锅。

历史都是由征服者撰写,由胜利者撰写。周人不可能说商人的好话,汉人也不可能说秦人的好话。几千年来,儒家掌握话语权,两个大一统,周好秦坏,这个调子,是汉代定下来的。汉受惠于秦最多,但骂秦,属它骂得欢。

《汉书·天文志》有段话:“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年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

这段话很有意思。一个人,生命有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般只能碰到一小变。中变,百年之变,很难碰上,大变就更难碰上。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他的意思是,从西周开国到孔子那阵儿有五百多年,[5]已经该出王者,该出圣人了。这就是讲大变。他说,“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6]早该大变,他要挺身而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中国历史,大变在周、秦之际,有个谶言很重要,这就是司马迁四次提到,周太史儋的谶言(注意,他也是史官):

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史记·周本纪》)

(孝公)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霸王出。”(《史记·秦本纪》)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史记·封禅书》)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这四条,大体相同,唯第二、第四条有错字,当据另外两条改正。讲话时间,据上文的纪年推算,是前374年,有回顾,也有前瞻,估计是倒追其事。

“秦与周合”,指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周人住在周原上,秦人住在汧渭之会,两国是邻居。

“合而别”,指前770年,申、缯伙同犬戎灭周,秦襄公将兵救周,护送周平王东迁,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岐以西之地,与之别而誓,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别五百载复合”,指秦灭周。秦灭西周(西周君的西周)在前256年,灭东周(东周君的东周)在前249年。前249年距前770年为521年。

“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霸王”指秦王政。秦王政生于前259年,前246年登基,前221年兼并天下,称始皇帝。前249年后17年是秦王政15年,即前232年。是年,秦大举攻赵,揭开秦灭六国的序幕。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秦破赵,赵公子嘉奔代,自立为代王;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迁都辽东;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取辽东与代,燕、代亡;前221年,秦灭齐。六国相继灭亡。

中国的两次大一统,一次是周克商,西北征服东南;一次是秦灭六国,也是西北征服东南,怎么这么巧?原来西北有个“高压槽”,有个以游牧民族为背景的“高压槽”,[7]就像冬天的寒流,总是从西北横扫东南。[8]

司马迁说: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史记·六国年表》)

这话很有意思,周、秦对中国东南的征服都是从陕西出发,就连共产党打天下也还是如此。陕西大有王气。

古人说,中国的王气,本来在西北,后来才转到东南,东南没有王气,是因为秦始皇东巡,把它镇住了。

《晋书·元帝纪》:

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此话见于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32年)。始皇东巡有三次,分别在前219、前218和前210年,离永昌元年有五百多年。所谓“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金陵有天子气”即后人说的“东南王气”。[9]金陵即楚金陵邑(楚邑多以陵为名),在南京清凉山一带。南京,西有清凉山(石头山),东有钟山(也叫金陵山、紫金山),从风水家的角度讲,是左青龙、右白虎,虎踞龙盘,为形胜之地。始皇“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是把城从西北搬到东南,挖断了钟山到清凉山的龙脉。秣陵即今南京市江宁区秣陵镇,在钟山正南。北山即钟山,在秣陵正北。南京是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金元首都在北京,朱元璋造反,定都南京,但明成祖又迁回北京。清代,首都在北京,但太平天国是以南京为首都。民国初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定都南京,但4月2日,临时政府迁都北京。民国上半叶,首都在北京(1912—1928年),但下半叶,首都在南京(1927—1949年)。[10]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有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首都再次迁回北京。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年碑落成,周恩来的题辞有段话,“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从1840年到1949年,历时109年,照古人的说法,这只是个“中变”。资本主义有五百年的历史,这才是“大变”。“中变”是“大变”的一部分。[11]

1982年,常任侠先生给我抄过一首他的旧诗,其中有这样两句,“东南王气沉幽冢,西北浮云隐玉关”(《由西安飞乌鲁木齐机中作》)。

历史,真是耐人寻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