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纪事
越秀区社区治理的“五协”机制
最近,笔者对社会实验有一种特别的兴趣,于是抽空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广州市越秀区的社会实验项目“三元治理,打造幸福社区”进行了学习考察。越秀区“三元治理,打造幸福社区”实验项目的目标是,探索在城市社区建立党委政府、社会及居民相互协同的“三元治理”新模式,把三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三元互动、良性运作的体制机制,开创社区治理的新局面,有效回应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把越秀区诸社区建设成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在这一社会实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亮点,其中包括“三元、四主、五协”模式。“三元”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架构,也就是党委政府、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四主”是指功能作用,也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者”作用;重视社会协同,激发驻社单位的“主力军”作用;落实社区自治,提升社区居民的“主人翁”作用。至于“五协”,乃该社会实验的最大亮点之一,故下面略加叙述,以飨读者。
一是协同联动机制。“三元治理”只是一种治理结构,为了保证“三元”联得起来,动得起来,越秀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科学构建社区三元主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在宏观层面,建立了党委政府、社会和居民之间相互协同、良性运作的体制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政府的“主导者”作用、驻社单位的“主力军”作用和居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形成社区治理的整体合力。在微观层面,既有“三社联动”,以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居委会为枢纽、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骨干,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通过“项目联动、矛盾联调、服务联供、组织联培、人才联建”,共同推进社区治理与服务向纵深发展;又有“九联共建”,以“区域党建联动、军地双拥联手、居民自治联推、公共安全联防、社会矛盾联防、社区服务联供、公共设施联享、环境卫生联抓、精神文明联创”为内容,加强驻区单位与社区之间的联动,使各方所拥有的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充分利用,形成互利互惠的共赢格局。
二是分工协作机制。协同并非单纯的“一体”,它所强调的是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基于这一协同机理,越秀区着力构建社区三元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一是“委居站”分工协作机制。社区党组织主要是落实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领导和协调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的各项工作;社区居委会主要发挥其“居民自治”功能;社区工作站以政务服务工作为主,承担街道延伸到社区的政府服务职能。二是社区公共服务分工协作机制。“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机结合、有序分工,社区居委会负责居民自治服务,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三是双向转介机制。街道召集社区居委会、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月召开一次沟通会,实现服务需求双向转介,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联供优势互补。居委会将居民群众诉求及时转介街道或相关职能部门解决,街道或社区工作站将专业服务个案转介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区专业社会组织跟进解决,社区组织将服务过程中发现的政府管理事项转介社区工作站或街道办事处解决。
三是协商议事机制。社区事务繁杂,居民想法不一,关键是要做好协商。越秀区各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居民监事委员会,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对涉及整个社区的重大自治事务实施议事、决策、执行、监督的自治流程。同时,设置了居民议事厅(点)、社情民意接待室、民情信箱、民情热线、社区民生事务联络员,多途径收集社情民意,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全区各社区居委会普遍形成了居民议事厅主导下的居民协商程序,并形成了居民自治有人干事的良好开端。在多个社区,群众选举片长、楼长,推行“社区的事务大家协商着办”。如白云街东湖新村通过“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成功地解决了业委会换届选举、社区流动图书馆建设、陈旧电梯整修等30多项社区事务。一些社区吸纳社区内个人会员和机构会员(如“两代表一委员”、社区能人、机团单位、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产生理事会,结成社区治理联盟,设立社区发展专项基金会,资助支持治理联盟协调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
四是沟通协调机制。有关社会协同的研究表明,社会协同“不可能是理想化的完全类似激光的协同”, “社会协同是一种存在差异,甚至对立的协同。它是为了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的求同存异。”从这样一个学理的角度来看,在社区治理中,在不同社会主体的协同中,沟通协调必不可少。越秀区在“三元治理,打造幸福社区”的实验过程中,针对社会主体之间的差异、矛盾,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工作。在组织主体层面,社区党组织针对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党建的工作沟通与协调,以及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协同一致。在居民关系层面,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老旧社区加装电梯的问题上,利益相关方多有不同想法,居民之间分歧较大,矛盾突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积极承担了沟通、协调任务,解决了不少问题。现在,沟通协调、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已成为越秀区社区治理中的一种常规机制。
五是协定规约机制。社区治理的协定规约机制来源于中国“乡规民约”的优良传统。在传统社会中,为了规范居民的行为,预防矛盾的产生,减少冲突的发生,省却许多不必要的沟通协调麻烦,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保证社区和谐,各乡各村往往会以相对正规的形式制定乡规民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越秀区针对当前城市社会的流动性与商品性、社会矛盾的易发性与多发性,将利益相关方组织起来,制定共同遵守的协定与规约,使之按照规约达成自治共识,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例如,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本就拥挤的越秀老城区社区生活环境变得更加拥挤。针对社区不文明停车现象,越秀区引导社区制定了“文明停车”规约。“文明停车”规约规范了社区车辆停放场所,不仅有效地服务了车主,也保证了社区道路的畅通,维护了社区的交通秩序和生活秩序。此外,针对社区的其他问题,越秀区还引导社区制定了宠物管理公约、建筑施工管理公约等,不断推进社区治理的自治化、规制化和规范化。
越秀区通过社会实验所探索创建的“五协机制”,是“三元治理”的一套落地运行机制,是“四主功能”的一套功能整合机制。这样一套机制,是建立在“三元”主体结构的基础上的,用以确保“四主”功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这样一套落地的机制,有利于激发社区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这样一套落地机制,“三元治理”也好,“四主功能”也罢,都可以通过“五协”的助力形塑出来、彰显出来、发挥出来,为推行社区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社区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