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更新观念:穷人卖力难致富,富人借力赚大钱(4)
仇富的人对富人总是存在某种偏见,认为他们的财富来得都不干净,认为“为富”必定和“不仁”联系在一起。不可否认的是,在富人中,的确存在一小部分人,他们的财富是来路不正的,他们通过践踏规则、践踏道德来获取财富,成为富人。但理性地说,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如果以偏概全地给所有富人都打上“不道德”的标签,那对富人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
富人之所以能成为富人,一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也一定有着值得别人学习或借鉴的地方。但很多时候,仇富心理却会蒙蔽人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富人身上的优点,甚至可能把这些优点都曲解为缺点。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试想,如果你因为仇富而将一切富人都看作是不好的,从而不愿意与他们为伍,那么会如何呢?很显然,你只能朝着与他们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陷入贫穷的深渊。千万不要小看环境对人的影响,当你与什么样的人为伍时,你也非常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在这个社会上,越富有的人赚钱就越容易,越贫穷的人赚钱就越难。
富人拥有更雄厚的资本、更广阔的人脉、更多的项目、更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宽广的视野……富人的确具备太多的优势了,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去竞争同一个机会,那么除非这个穷人拥有极好的运气或不凡的智慧,否则通常情况下,穷人是无法竞争得过富人的,毕竟资本和能力的差距就在那里。
因此,作为一名穷人,你有两种选择:第一,避开与富人的竞争,去和其他穷人一起争抢富人不要的资源;第二,借助富人所拥有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起点和竞争力。
两种不同的选择,其结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的资源都掌握在富人手中。如果你选择避开富人,和穷人去争夺富人不要的资源,那么就意味着,你将和一个庞大的群体去竞争,争夺稀缺的东西,而你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或许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毕竟资源太少,竞争太激烈,怎么想都是一笔极其不划算的生意。
但如果你能借助富人的优势,那么一切就都大不一样了。这意味着你拥有了比大多数穷人都要高的起点,甚至可能拥有能够和一部分富人竞争的资本。这样一来,你既可以以更大的优势去和穷人竞争少数的资源,也能够去和一部分富人争抢穷人或许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资源。
但有仇富心理的人显然是不可能与富人为伍的,他们只会选择第一条路,永远在贫穷中苟延残喘,对富人心怀怨忿与不满。可见,仇富心理除了会让你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之外,并不能为你带来任何好处。这是一种因嫉妒或不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并不是你所认为的“嫉恶如仇”。
“仇富”心理没有任何好处,但“媚富”心理同样不值得提倡。当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超越王健林成为中国的首富后,网络上一大群把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称为“老公”的人,立马转过头去,纷纷管马云叫“爸爸”了。当然,对大多数网友来说,这是一种调侃和逗趣,但事实上,这其实也讽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与“仇富”相反的现象——“媚富”。
在现实生活中,媚富的人也很多。相信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面对穷亲戚时,架子摆得跟权贵大人物似的;一遇见有钱或有权的人,立马装得跟孙子似的。每个人心中对财富都有所渴望,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为了获得一点点的“施舍”就抛弃自己的尊严,那么终将沦为金钱的奴隶,即使获得了物质上的富有,在精神上也只能是“卑躬屈膝”。
一个抛弃自己尊严的人,是永远不会获得别人尊重的。对于“媚富”者,富人或许会大方地“打赏”其一些好处,但绝不可能将其视为合作伙伴,帮助其跻身富人行列,站上与他相同的位置。
无论是“仇富”还是“媚富”,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心态的问题。当你因自己的贫穷而感到自卑,无法在富人面前抬起头时,往往就容易产生对富人的仇恨或谄媚心理。要知道,贫穷或富有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贫穷不意味着你就低人一等,富有也并不意味着你就高人一头。
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甚至就不存在公平。从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不公平就已经产生了。有的人生而富有,有的人生而贫穷;有的人天生头脑聪明,有的人天生智慧不足;有的人拥有出众的外貌,有的人则平凡无奇。这些都是人生的极大不公平,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
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价值上也都是相当的。贫穷不是一种罪恶,更不是一种缺陷,只有当穷人明白这一点,接受这一点时,才能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富人相处,去向富人学习、取经,提升自我,进而成为让富人认可甚至佩服的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你拥有相应能力时,富人就会将自己拥有的优势资源借给你,让你成为他投资的对象。当你们成为利益共同体时,你离改变命运,远离贫穷,跻身富人行列已然不远。
08 富人与时俱进,所以财源滚滚
几乎每一批富翁都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都能走在时代的前沿;几乎每一批穷人都习惯于固步自封,偏安一隅。这种思想观念与心态的差异,决定了富人与穷人截然不同的际遇与命运。
美国有钱人非常多。在美国,“有钱人”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华尔街的大亨或好莱坞的巨星。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的百万富翁里,60%以上的人都在经营一些十分常见且平凡的生意,比如开干洗店,或者做电焊工等。那么,这些从事平凡工作的人,到底是如何成为富翁的呢?
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曾做过统计,他们发现,全世界花钱最厉害的就是美国人。但有趣的是,美国人所积累的个人平均财富也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居民的个人平均财富。换言之,美国经济的特点就是:储蓄少,消费高,投资多。
中国经济的特点与美国正好相反:储蓄多,消费低,投资少。
中国人崇尚节约,热爱储蓄。但现实却是,很多中国人都很穷,节约和勤劳并没能让大多数人致富。节约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高消费的美国人有钱呢?仅仅是因为国民收入水平的不同吗?曾有一名中国学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不少美国学者,而他得到的答案是:“美国人虽然在生活上消费得很厉害,却在生产成本上节约;中国人虽然在生活上节约,但却在生产成本上浪费。”这其实就是“开源”和“节流”的问题。
美国人更注重“开源”,他们对于储蓄并不热衷,虽然也会拿出一部分钱存入银行,但更多的收入则会被他们运用到投资上,比如购买证券或投资房地产。中国人则不然,大多数中国人都会选择“节流”的方式来积累财富,因此他们更喜欢储蓄,虽然储蓄所得的收益微乎其微,但胜在稳定,因此,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都很高。
在财富的积累过程中,资金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成本。资金的意义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将资金存入银行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成本的浪费,因为存入银行的资金除了变成存折上的数字之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资金只有合理地流动起来,才可能创造收益,带来更多的财富。
中国人普遍缺乏理财意识,而这正是造成中国人热衷于储蓄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经济发展也主要是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虽然如今中国社会已经步入现代化进程,并开始与国际接轨,但普通百姓的经济思想并没有多大改变。在他们看来,积累财富的方式依旧是非常单一的:努力工作,获得报酬,将节俭度日后的剩余报酬存起来。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完全不一样。在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时期,美国就已经展开了工业革命,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使得美国民众在理财方面的理念显然要比中国民众先进得多。他们了解并热衷于接受一切新的理财方式和投资手段,对他们来说,任何一项投资都比储蓄能更好地利用“钱”这一资本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中国有句谚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来看,这句话确实非常有道理。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民众至少拥有六次以上可能一夜暴富的机会,很多人抓住了,蜕变成了中国第一批富人;但更多的人却错过了,至今依然是社会底层辛苦奔忙卖力工作的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