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的大学

摘下黑纱

母亲走后,姐姐们一直轮流陪着可怜的父子俩,怕我太难过。二姐住的时间最长,她伺候母亲的时间也最长。那些天,我们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失去了母爱,忽然觉得自己的灵魂都不完整,似乎成了个残缺不全的人。

流泪是有感于母爱的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即使穷其一生也难以报答。失去了母亲,以后的酸甜苦辣,尤其是遇到委屈不如意,再向谁倾诉?又有谁会牵肠挂肚地倾听呢?正如文学史大家郑振铎先生所言: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等待开学的日子,心乱如麻,忐忑不安。一方面不想总沉浸在丧母后的悲凉中;一方面看着孤独的父亲不禁黯然神伤。

开学的日子到了。

离开家的那天清晨,天蒙蒙亮,全家人都起来送我。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可能真的要从此告别家乡了!

我不忍看父亲,他老了许多,我们磨磨蹭蹭走得很慢;也不忍再听父亲为筹集我的学费而伤心埋怨。那一刻,我又想起了母亲,泪水再次涌了出来。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可此时,告别的人群中唯独缺少母亲。专门来接我到车站的大姐夫见我们难舍难分,催促着我上了自行车。我渐渐走远了,还听见父亲在生着气,高喊着我的委屈和不容易,其实他自己心里也很苦。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历历在目,很难忘却。

挤上开往保定的汽车,我选择了后面的座位,生怕同乡和同行者知道我没有了母亲。低着头闭着眼不想说话,却思绪万千。

我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戏曲,特别是河北梆子。父母都是庄稼人,在他们眼里,考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才是有出息的事情。高中毕业的时候,虽然想过报考艺术院校,但最终没能成行。带着些许遗憾,参加了高考;就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前几天,操劳一生的母亲,还没来得及得知儿子成为大学生的喜讯便去世了……

一路颠簸,四个多小时后,来到了河北大学大门口。我默默摘掉了手臂上为母亲而戴的黑纱。这个决定在来学校的路上就想好了,我不想让新同学知道我是个没了母亲的孩子。黑纱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在大学四年里,所有的表格,需要填写家庭成员的一栏里,我都会郑重地第一个写上:母亲李素云在家务农。

确实,很长一段时间,冥冥中我觉得母亲还活着,还在家等着我。

母亲是个文盲,是个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文盲。但她明事理,仁义宽厚。她在十里八村有着很好的口碑。她为街坊四邻做了很多积德行善的好事;母亲不光用勤劳的双手养育了我们姊妹兄弟,还凭借那双小脚为儿女们踩踏出了不算狭窄的人生第一步;母亲是一个穷人,她给自己发了63年的“工资”——有母亲养的几只鸡下蛋换来的钱,有母亲没日没夜地掐辫子(用麦子秆儿编织的手艺活儿)挣来的钱……每当母亲捏着得之不易的“银子”,给家里改善一点儿生活时,她脸上绽放的笑容,至今镌刻在我的心上。

难以忘记母亲撒过的一串串“谎言”。

儿时,家里很穷,饭不够吃时,母亲总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我们: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家里偶尔改善生活,吃鱼的时候,母亲把鱼肉分给爸爸和我们,自己在一旁吃鱼头或啃鱼骨头,舔鱼骨头上的汤渍。姐姐们把鱼夹到母亲碗里,母亲却不吃: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长大后很长时间,我都认为,母亲真的爱吃鱼头或啃鱼骨头。——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无数个夜晚,我半夜醒来,看到忙了一天的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为我们缝缝补补。便说,妈妈,早点睡吧。母亲笑笑:孩子,你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陪母亲下地,时逢盛夏,母亲在烈日下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我将手中的水瓶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一看水不多了:孩子,你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

母亲重病卧床不起的那些日子,她瘦了也衰老了许多,望着被病魔折磨得咳嗽不止的母亲,姐姐们总是禁不住心疼地流泪。母亲却说:孩子,不要哭,我不疼。——母亲撒的最后一个谎。

说来奇怪,不管多么美味的东西,多吃几次,都会腻味。只有母亲做的饭菜,我从来都吃不厌。到现在我都会想起那滋味儿,都梦想着能再吃母亲做的饭。母亲培养的味觉和香甜永远留在了嘴里,刻在了心上。

母爱如水,母爱无疆。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诗词传颂着对母亲的赞美:“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饥寒饱暖何人问?线香枝枝祷天公。”“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后来,听到歌唱母亲的歌我就怦然心动。像《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心中的故事》、《童年的小摇车》、《烛光里的妈妈》,等等,还有一首歌,名字记不住了,但里面的歌词永远记得,仿佛唱的就是自己的母亲:


手心手背都是肉

十指连心咋不疼

锅边儿上刮牙缝里省

都是为了朗朗的读书声……


在众多歌唱母亲的歌中,最打动我的当属已故著名作曲家士心的《人生第一次》。这首《人生第一次》的“知名度”肯定比不上他的《小白杨》、《说句心里话》等,但1998年,当第一次听到刘欢苍凉悲壮、泪流满面地演唱它时,我也泪如雨下。第二天,我就到《综艺大观》组把这首歌录了下来。我经常在自己的车里唱起它,有时,也唱给亲朋好友,借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我第一次听到的,是你的喊;

我第一次看到的,是你的脸;

我第一次偎着的,是你的胸口;

我第一次熟悉的,是你的眼;

我第一步走的路,是你把我搀;

我第一次流下的泪珠,是你为我擦干;

我第一次穿的衣,是你为我连;

我第一次听懂的称呼,是你叫我铁蛋蛋。

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把你挂念;

我就是抱上了儿孙,我还是你的铁蛋蛋……


母亲不仅是生命的缔造者,更是人生的缔造者。

母亲在世时,想到母亲就会想到家。对于家的想念,其实就是对母亲的思念。

无论何时何地,想到母亲都会感到温暖。受了委屈,遇到挫折,任何一点想不开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向母亲倾诉,她永远不会厌烦,不会嘲笑,她温柔的倾听是最好的疗伤药。

母亲走了,带走了我的思念,也带走了我心中的“家”。母亲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要听到“妈妈”和“回家”等字眼儿,就心慌意乱不能平静。

到2014年,母亲走了27年了,父亲走了15年,他们一直在我的心里活着。自己有了女儿后,更加懂得了父母之爱的无私无尽,浩瀚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