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人生智慧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情商比智商更有效(3)

关羽由于虚荣心太强导致了麻痹轻信,由于轻信而中了陆逊“笑里藏刀”之计。关羽喜欢戴“高帽子”是由来已久的了。诸葛亮对关羽的虚荣心最为了解。刘备平定益州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不太服气,派关平进川要求:“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诸葛亮哪能让关羽入川,一则怕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而则也怕伤了和气,更重要的是怕荆州有失。但是,如果直接以守荆州重任在身为名不准关羽入川,关羽必不服气,所以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让关平带回:“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几句话说得关羽心花怒放,满腹不平一扫而光,看完信后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信交给大家看,从此再无入川比武之意。

这一段描述,既说明关羽心高气盛,太好虚荣,又说明诸葛亮利用了关羽的虚荣心,在恭维的同时进行规劝,产生了极好的规劝效果。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着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统治中国的三位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面子其实是透过他人折射出的社会地位,是建立在他人认可基础上的自我认定,是一种虚幻荣誉。这种荣誉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被认为丢面子。有时候为了挣面子,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有的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别人比吃、比穿、比用、比铺张、比气派;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级别;有的人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比阔气。所有这些,其目的都是希望他人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有些人四处吹嘘是某官员的亲戚、朋友、同学,有些人在自己名片上冠以夸大不实的“头衔”“职称”,有的人极热衷于自己被列入“名人辞典”“××家名录”等一文不值的虚名,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虚荣心虽然可以一时得到某种情绪上的满足,但常常会死要面子活受罪。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为了虚荣而不自量力地与人家攀比。有太多的人所以买这买那,是因为他的邻居或同事买了。有太多的人所以干这干那,是因为人家干了。人家送孩子学钢琴、学画画,自己也逼着孩子学钢琴、学画画,觉得不这样做自己没有面子,可是强孩子所难,弄得大人孩子都不开心。虚荣心让你无法获得快乐,因为你所过的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未必适合你。

“高帽子”“奉承”使许多人感到心里舒服,被吹得晕乎乎的,几乎分辨不出真假善伪。陆逊送给关羽的“高帽子”,关羽不就是因为舒服而欣然接受了吗,从而只见到“笑”,未见到“刀”。通常人们喜欢高帽,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和被赞美,而高帽正好迎合了有些人喜欢奉承的心理。因此,曾经有一则寓言就警示人们不要轻信奉承:乌鸦因为轻信了狐狸的奉承,丢掉了自己的干奶酪。

狭隘性格的悲剧——曹真、王朗之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善于利用对手的心理缺陷而克敌,例如,三气周瑜,骂死王朗,气死曹真。诸葛亮一封信气死曹真,正是利用曹真心胸狭窄的性格弱点。

诸葛亮出师北伐,夺取了魏国重地汉中,魏国统兵的大将都督曹真和大将军司马懿率四十万大军西征,诸葛亮大破魏军,又夺取了战略要地祁山。曹真因此染疾,卧床不起。诸葛亮修书一封,让被俘的魏兵带给曹真,信中写道:“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司马懿)闻阵而惕惕,子丹(曹真)望风而遑遑!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

诸葛亮的信大肆挖苦曹真,说曹真不懂军事,不懂天时、地利,不会用兵打仗,丢失了汉中,又败于上方谷,狼狈鼠窜,羞耻而病,有何脸面见汉中父老!有何脸面再回到相府!诸葛亮把曹真说得一无是处,堂堂大都督简直就是个窝囊废!

曹真见信后恨气填胸,怒火上升,更加羞愤,到晚上便气死于军中。曹真之死,是因为他胸怀狭窄,度量小,不能忍耐,被诸葛亮抓住了这个弱点,趁他疲病交加,几句恶言恶语就把他气死了。

《三国演义》中还有几位人物,非战而死,非病而亡,而是因怒而死,用现代人的话说,这些人的情商太低,他们都性格狭隘。

东吴孙策,少年英雄,人称小霸王。看见江东百姓尊敬道人于吉,竟不能容忍,一怒再怒,盛怒暴怒。人家于吉又没招你惹你,不就是受众人尊敬吗?你当你的东吴王,人家当人家的道士,本来井水不犯河水,至于怒杀于吉吗?孙策自己也因隘量而亡,年仅26岁。

江东周公瑾,文武双全,风流倜傥,赤壁大战击溃不可一世的曹操百万大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雄姿,可惜心胸狭窄,老想不明白为什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一败再败在诸葛亮手下后,竟被诸葛亮气死,吐血而亡,英年早逝,只活了36岁。

魏国司徒王朗,年高已76岁,这么大的年纪本来应把什么事都看得很透,平淡处事,对身外之事应看得很轻。但王朗倚老卖老,虚荣心极强且心理素质极差,竟然在两军阵前,被武乡侯诸葛亮痛斥加嘲弄,又气又恼又羞愧,怒火攻心,大叫一声,跌下马来,气绝而死。

《三国演义》中上述几位人物之死,说明了一个问题:欲成事业,欲健康长寿,应当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心态。性格学专家发现,性格开朗的人,其新陈代谢率较高,内分泌系统平衡协调,各项生命指标,如血压、脉搏等相对稳定;而心胸狭隘、性情忧郁的人,其状态正好相反。

量大福大,是古人传下来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且也是真理。

量大者心宽,心宽者快乐。量大者对别人谦让、施舍、谅解、友善,善待他人,自己的身体同样是量大的受益者。善待他人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良好的感受。现代行为医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有助于大脑产生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化学物质。

量大者总是快乐,快乐的心境有益健康。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理应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度过。但有人却常常会因为狭量而烦恼,比如吃了一次亏、听到一句刻薄话、遭了一次白眼、坐了一次冷板凳、受到一次误会等,诸如这样的小事,大可不必事事怀记心中。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量大心宽、与人为善、心境平和的人,心中无烦恼,不为贪欲所苦,不为争强逞能所累,即使终日劳作,三餐粗茶淡饭,也活得健康长寿。反之,心胸狭隘之人,愁事烦心事多,经常彻夜不眠,神经衰弱,爱发脾气、生闷气、愁眉不展,结果导致内分泌紊乱,容易过早衰老。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待人要宽容。常言道,化干戈为玉帛者是机智坦荡之人,化仇恨为友情者是胸怀博大之人。忍一时之怨恨,能使人终身受益。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有的人伤了自己的面子,有的人让自己下不来台,有的人当众给自己难堪,有的人对自己抱有成见,等等。如果非要“针尖对麦芒”,来个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反而会把事态扩大,把本来不大的矛盾激化,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处世要豁达,胸怀要宽广,能容人,能容事,能容批评,能容误解,能容挖苦嘲弄,“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度能容天下事。

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周瑜妒火烧了自己

周瑜才智过人,文武双全,忠心耿耿,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性格缺陷,就是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之长。周瑜自认为智谋天下第一,看到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明,妒火中烧,总想杀诸葛亮而后快。

赤壁大战前,孙权权衡利弊,决定抗曹,封周瑜为大都督。周瑜向孔明讨求对策,孔明认为现在决断为时尚早,因为孙权心尚未稳。周瑜不解地问:“何谓心不稳?”孔明曰:“心怯曹兵之多,怀寡不敌众之意,将军能以军数开解,使其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果然,周瑜按照孔明事先所言,针对孙权所疑进行开解。孙权的抗曹信心坚定了,而且决定亲自上阵,为周瑜做好后应。孔明为周瑜出了一个好主意,但周瑜却暗忖:“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多亏鲁肃极力劝阻,但周瑜杀机已存。

周瑜对孔明久存杀机,表面上的理由是除去孔明这个江东之患,其内心世界里不可告人的想法是不能容别人比自己强,妒心太盛。周瑜嫉妒孔明,千方百计地陷孔明于死地,但均被孔明破解,孔明活得好好的,周瑜的妒火却烧毁了自己的生命。

狭隘与嫉妒总是紧紧相连的。嫉妒的根源,在于极端的个人主义,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在个人私欲受到他人的强烈抑制和阻碍时,嫉妒的烈焰就将点燃,当窥视已久的权位、垂涎已久的名誉、渴求已久的利益将得未得时,遇到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或者被人限制或击败时,妒火就将熊熊燃烧,扑向对方。

哪些人最爱患嫉妒病呢?

第一种人是骄傲的人,因为他一贯认为自己是最强,他最嫉恨别人比他高明,当他看到别人也能做出他所做过的一件工作,当他看到别人做的事情比他强,当他看到别人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妒火立即燃起。周瑜属于这种人。

第二种人是好逞强的人。好胜心是需要的,但过度的好胜心则是一种虚荣和轻浮,什么都想比别人高强的人,事事好胜的人,常善嫉妒者。周瑜也属此种人。

第三种人是贪心太重的人,这些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风吃醋于情场,争权夺利于官场。妒火常因欲为己有所引发。

第四种人是无所事事的人。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道听途说,散布流言,中伤别人。真正的奋斗者、成功者是无暇嫉妒别人的。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终日奋斗,谁都不是嫉妒某人取得成功的。

第五种人是缺乏自信的人。因为自卑,也希望别人同样不自信。所以,黑格尔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消极恶劣情绪,当它主宰情绪时,实际上嫉妒者已经在支付成本了,支付多少,取决于嫉妒持续时间的长短。嫉妒持续的时间越长,嫉妒者支付的成本就越多。在一个人嫉妒他人时,嫉妒者实际上丢失了很多东西,等于放弃了良好的心境,悠闲、愉快的心情,平和的心态,思考其他问题的时间及积极竞争的计划……这些都属于嫉妒所要支付的成本。嫉妒别人不但害人而且害己。嫉妒者必自我忧愁,他受到的痛苦与煎熬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别人的任何一点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由于嫉妒而不能自制,有人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更重要的是,一旦沾惹上深度嫉妒,还可能付出生命为成本。周瑜嫉妒诸葛亮,孙策嫉妒道人于吉,其妒火烧了自己,断送了性命。水泊梁山上的白衣秀士王伦嫉妒林冲,嫉妒晁盖等七雄,最后让忍无可忍的林冲杀了。《红楼梦》中的妒妇夏金桂,妒心太重,心地太恶,一心想把香菱害死,最终害人不成,反而自戕。战国时期的庞涓嫉妒孙膑,孙膑被害残疾,但庞涓在马陵道也付出了生命为成本。汉文帝、景帝的丞相申屠嘉,据《史记》记载,其为人廉洁正直,是个“好官”,但他有强烈的嫉妒心,他嫉妒晁错,妒火难息,竟然气得吐血而死。南宋的张俊,本是与岳飞、韩世忠齐名的三位抗金大将之一。为什么他也和秦桧夫妇、万俟卨一起,永远跪在岳飞墓前,遭万人唾骂,遗臭万年?他与秦桧原来并不是同类人,但因为他嫉妒心强烈,个人私欲恶性膨胀,竟同秦桧等人合谋害死岳飞。

嫉妒者害人害己,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并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无能。看见张三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嫉妒得要命;看见李四在另一方面比自己强,又气得要死。整天气恼、烦闷、焦虑,能好受得了吗?身心能不受损伤吗?一个受妒火煎熬的人,难以从痛苦的深渊中自拔。嫉妒使同僚不容,使伙伴相拼,使领导者对部属贤能如临险敌。一些嫉贤的领导者最怕下属“功高盖主”。嫉贤乃用人之忌,它会使人才寒心,用人者众叛亲离,身边的人才外流,外面的人才不敢趋近,最终的结果是大业难成。

我们宁可被人妒忌也莫嫉妒别人。被人妒忌,说明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妒忌别人,则害人又害己。

狂妄是一种情绪失常——祢衡“腐儒舌剑,反自杀矣”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想联合刘表抗击袁绍。谋士孔融推荐祢衡,要祢衡去说服刘表与曹操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