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效推进农民工防艾宣传教育工程
一、背景
鹤峰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财政弱县,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农村联产承包等一系列富农政策的实施,每年有4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或外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同时随着国家加强西部建设政策的出台,我县一些重点大型工程建设的动工和小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流入到我县务工的外来人口也不断增多。自1995年在外出有偿供血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12年12月底,累计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9例中,农民88例,占61.47%(67/109),有外出务工史的80例,外省、县来我县务工农民11例。由于缺乏艾滋病预防意识,通过性行为将艾滋病传给配偶或性伴有10人,占总数的9.17%。农民外出务工给我县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艾滋病等疾病的控制带来新的问题和许多无法预见的不利因素,成为艾滋病预防的关键和重点人群。
为有效地遏制艾滋病传播,加强对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鹤峰县有效地运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多部门合作机制,发挥多部门的组织、网络、活动优势,结合县域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防范意识,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经性途径向普通人群传播,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职责,确立工作目标和任务
为加强对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和控制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经性途径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我县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宣传部、劳动保障局、妇联、团县委、农业局、人口计生局等15个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鹤峰县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防治目标和具体措施,对各有关部门在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做了明确的规定。将农民工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点,纳入《鹤峰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战略规划(2006-2010年)》,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目标,即2007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2010年达到85%以上。为确保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开展,2006年2月,召开涉及农民工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启动会,确定宣传工作内容和重点,整体部署宣传工作任务。为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强化责任管理,将农民工健康教育纳入艾滋病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在每年召开的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与各乡镇政府和相关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委、县政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提高农村农民整体素质重要考核标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民解“八难”重要内容,制定五年规划,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到各包村单位。为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2007年5月16日,召开了全县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各部门汇报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措施,使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有序的开展。2008年7月,鹤峰县全球基金项目办公室委托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农民工防艾宣传教育协调会,通报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研讨新形势下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新对策,进一步要求各部门将农民工防艾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氛围。
(二)运用多部门合作优势,增强防艾宣传效果
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涉及社会各层次以及人的观念、行为改变,只有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多部门合作优势,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拓宽宣传与教育渠道,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运用多部门合作的组织优势,确保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不留盲点。一是充分运用县政府的主导作用,将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对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开展了1~2次督导检查,下发政务通报,通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对工作不力的提出整改措施,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使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多部门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充分运用县人大监督职能,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2007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三个重点问题之一,于2007年3月开展调研和督办,召开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艾滋病防治条例》执行情况,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运用县委宣传部协调和主导效果,制订了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防治法规、免费宣传政策和宣传报道方案。将防艾宣传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考核验收标准之一,印制对农村基层干部实用强的防艾宣传手册35000余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防艾宣传。四是依托县委党校抓好队伍建设,举办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10期,对领导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2006-2010)》等国家防艾政策和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培训,提高了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能力。五是充分运用县广播电视局和新闻中心的电视、网络宣传媒体,开辟宣传专栏,结合春节和农忙期间等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广泛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反歧视宣传,播放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刊登艾滋病防治知识。六是县农业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人口计生局等涉农和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及各乡镇政府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将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内容,成立了相应机构,依靠部门组织优势,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形成了由上到下的多部门合作机制。
——运用多部门合作的网络优势,确保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不留死角。为摸清流动人口底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用三级防保网络,组织开展了3次流动人口规模和行为状况、艾滋病防治知识等调查,掌握了我县人口流动对艾滋病影响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各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各部门开展农民工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县交通局在长途汽车站及交通基础建设工地,开辟艾滋病防治宣传栏;在候车大厅播发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在发往武汉、广州、张家界的长途汽车上播放艾滋病宣传光碟,6万余人受到了教育;利用车站售票窗口给外出农民工发放艾滋病宣传折页4万余张,春节期间在车站设立宣传咨询台,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艾滋病知识咨询和检测。县妇联运用乡、村妇女协会,在春节期间对返乡妇女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结合农村家长示范学校,以多种形式向家长传递艾滋病预防知识,对留守妇女和儿童开展“面对面”宣传,通过妇女和孩子将防艾知识向在外打工的家人延伸,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艾宣传模式;结合“巾帼示范村”对农村妇女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团县委运用青春红丝带宣传分队和乡村健全的基层团组织,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乡村和感染者家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和反歧视宣传;结合青少年培训基地,每年对进城和外来务工青年进行了培训和行为干预;结合“关爱留守儿童,当好代理家长”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预防艾滋病和行为干预。县教育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辐射功能,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对农民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形成了教师—学生—家长艾滋病防治知识传递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运用健全的农村计划生育网络,向农民群众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结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推介VCT工作,提高了流动人口自愿咨询检测率和疫情发现率,对育龄期妇女开展预防艾滋病和母婴传播阻断知识宣传,推动了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育龄期妇女或HIV抗体检测率;结合“国策之声”走进新农村,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文艺演出,向农民朋友宣传艾滋病防治和计划生育工作。
——运用多部门合作的活动优势,确保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不留空白。县建设局将建筑业民工艾滋病教育培训纳入到了考核验收标准之一,结合安检工作发送宣传资料,对建筑业农民工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在建筑工地设立艾滋病防治固定宣传牌。县劳动局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四送下乡”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进农家活动,让农民在转移就业中掌握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结合劳动技能教育,对煤矿工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县文体局结合“百场电影进农村”活动,以放映优秀电影为载体,深入到村、组、田间地头,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开展“预防艾滋病”百场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放映预防艾滋病科教电影,并将一批对农民针对性强的宣传海报、折页(册)随同放映一起发放,针对目前农民对艾滋病存在的误区,将直白通俗的宣传标语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说话、一起吃饭、共同劳动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等制做成宣传横幅,在放映场地悬挂;结合送科技图书下乡活动开展预防艾滋病文艺演出,将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的摆放纳入科技图书小屋验收标准之一;结合春节文化大拜年活动,将艾滋病知识以通俗直白的语言融入富有民风民俗的文艺节目中,深入乡村对广大群众宣传艾滋病知识。县农业局结合送科技下乡时,开展农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为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县总工会结合对农民工会员维权和办理会员证对农民工会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培训农民工会员。县工商局结合工商管理,对个体工商户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发放工商部门印制的工商户艾滋病宣传手册,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实行健康体检上岗准入制。县公安局将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纳入对流动人口、出租屋和特种行业的管理范畴,对流动人口家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与娱乐场所业主签订“三方一责”(公安、卫生、娱乐场所业主)目标管理书,推动了100%安全套项目开展,强化了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宣传教育。
三、效果
鹤峰县自2005年12月启动“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加强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战略部署,依托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多部门合作机制,结合县域实际,将农村地区作为宣传教育重点,将农民工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有效地整合各项社会资源,发挥多部门的组织、网络、活动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了“三个到位”,实现了“三个转变”,达到“三个提高”。
“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鹤峰县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农民工宣传教育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建设新农村、为民解“八难”,制订五年规划,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启动会上亲自部署工作任务,适时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二是责任到位。根据各部门职能,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到各部门、乡镇,每年签订责任状,实施目标管理,县政府督导室、县监察局、县防艾办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实行制度问责制和年度考核,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措施到位。县防艾委对农民工宣传教育实行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县、乡、村将农民工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整体联动,结合农民工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教育网络,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氛围。
“三个转变”:一是农民工由被动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到主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转变。在对农民工宣传教育中,依托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通过招募培训同伴教育员,面对面的咨询宣传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各自就业岗位上发挥防艾宣传的辐射和普及作用。二是由单一的宣传教育向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转变。县防艾办按照联合式运作,多渠道贯通,全方位渗透的工作思路,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与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城市生活常识》、《劳动安全与卫生》有机融合,由只注重防艾知识宣传向全方位的宣传培训转变。三是由卫生部门为主向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大宣传格局转变。随着农民工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和内涵不断丰富,县防艾办不断探索新思路,一方面对多部门防艾知识、政策和宣教技能培训,建立了社会化的宣教队伍;另一方面整合和开发自身资源以及相关部门、社会等一切可以依托利用的资源,将防艾知识宣传培训与各部门日常工作“联姻”,形成了相互协作、“同台唱戏”的全方位结合、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增强了宣教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个提高”:一是对农民工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县委、县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将农民工宣传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各部门主动进入“角色”,把防艾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各部门参与能力不断提高。在对农民工的宣传教育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参与到部门活动中去,开展技术和业务指导,县防艾办建立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共享,对工作进行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部门参与能力不断提高,宣传效果不断增强。三是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广泛的宣传,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年度专题调查显示,该县农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五个核心问题回答正确率2005年只有26.42%,2009年上升为87.84%。
四、经验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推动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是根本。建立健全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对辖区内农民工宣传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形成政府指导、各部门协调、各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各用工单位保证落实的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格局。
2.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是保障。
3.抓好对各部门和用工单位骨干培训是基础。加强对农民工管理单位和用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培训,建立起一支跨部门防艾宣传骨干队伍,通过他们组织一些质量较高、有一定层次的集中培训或专题讲座,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4.创新宣传模式,建立长效宣传机制是关键。进一步抓好农民工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农民工的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安、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管理责任制。在内容上,要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抓好农民工的宣传培训工作。
五、挑战与建议
1.对农民工感染和传播艾滋病严峻性认识不足。个别部门对农民工对艾滋病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认识滞后,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和及时解决,没有将对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组织领导弱化,工作流于形式,预防艾滋病工作措施难以落实。
2.农民工的流动性给宣传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其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难以集中,对他们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难度很大,存在不少盲点。
3.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艾滋病预防知识匮乏,高危行为多,接受艾滋病宣传和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不知道使用安全套保护自己,易感染性病、艾滋病成为艾滋病经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桥梁。
4.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宣传形式单一。为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农民工群体的传播和蔓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机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农民工防艾宣传纳入日常工作日程,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健全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农民工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如公安部门对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劳动部门对外来劳动力的培训用工管理,计划生育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卫生部门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与疾病管理等。还应发挥工会、妇联、产业协会、性病艾滋病防治组织等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促使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行为习惯,对艾滋病防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要适应其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开展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
撰稿人:谭震
单位:鹤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