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流动VCT服务 拓展VCT服务领域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求询者大多来自卖淫嫖娼、静脉吸毒和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而阻断传播所开展的行为干预,也正是针对此类高危人群进行的预防活动。自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启动以来,秭归县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中,积极探索出流动VCT的模式,与定点VCT服务模式相结合,有效地拓展了VCT服务的领域,在VCT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背景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地质结构复杂,山高岭峻,溪流纵横,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说。全县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1个场,38.19万人,其中劳动力26万人,常年在外打工的约6万多人。1999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04年9月,累计发现并报告HIV感染者和病人27例,其中24例是打工者在外有偿供血感染,3例是HIV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通过性途径感染。2004年9月,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在秭归县正式启动,项目实施早期,VCT工作采用“坐堂行医”的模式开展遇到尴尬。一是“坐堂”VCT无人问津,全年工作任务与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核心指标无法完成;二是感染者与病人发现率较低,高危人群缺乏自愿咨询检测的信息与意识;三是VCT服务极不规范,风险评估、检测后咨询及转介服务不到位,缺乏后续支持。
二、做法
(一)完善VCT服务网络
1.2004年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县卫生局共同考察后,确定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VCT服务中心门诊,在县人民医院、磨坪乡卫生院、两河口镇卫生院、沙镇溪镇卫生院分别设立4个VCT服务点。2008年,为了使设置更合理,取消了县人民医院设置点,增设了县中医院(原第二人民医院)VCT服务点。
2.县卫生局发文,向全社会公布各VCT点的咨询电话和负责咨询的咨询员姓名,县防艾委下发了《秭归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技术方案》,明确规定了VCT工作目标、工作原则、职责与任务和开展VCT服务的具体要求。
3.针对秭归县VCT服务机构点多面广、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面对HIV抗体筛查资质受限的突出矛盾,全县推行以县疾控中心VCT中心门诊为龙头、以其他4家VCT服务点为枢纽、以医疗机构科室与门诊为网底的一体化管理,架构出全县VCT服务的强大网络。
(二)规范自愿咨询检测管理
1.县疾控中心先后5次统一了自愿咨询检测个案表,强调了工作人员表格填写的完整性与规范化,强化各检测点对求询者的风险评估、检测后咨询,转介服务和行为干预。
2.全县5个VCT服务机构均装备了电视机、影碟机、热线电话、VCT服务程序图和办公桌椅,配备了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安全套示教模具和各种咨询表格,聘请了专(兼)职咨询员,每年举办1次VCT专业培训。通过县电视台和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公益牌公布了5家VCT机构的咨询电话。
3.加强筛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在VCT服务机构普遍使用了HIV快速检测试纸,并通过VCT项目督导检查。
(三)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1.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艾滋病疫情严重的乡镇,针对既往有偿供血人群和村民,有的放矢地开展了艾滋病防治面对面健康教育和现场咨询活动。
2.走出咨询室,深入到厂矿企业,针对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公益行动。
3.针对警察、医务人员,通过举办职业暴露全员培训进行宣教;针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则通过专业人员与娱乐场所业主座谈的形式,传播相关知识。
(四)推行流动VCT服务
1.咨询员深入到县城所在地的茅坪城区娱乐场所和社区吸毒人群中,结合每月至少1次的外展干预开展VCT服务。利用外展干预开展VCT服务的方式有:一是通过外展和从业人员的半年体检,建立与涉性服务人员互信的良好关系,全力调动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嫖客的辐射作用,引导更多的对象自觉接受VCT服务;二是通过清洁针具交换,启发静脉吸毒人员(IDU)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行为学改变的同时,认同VCT的重要性和接受VCT服务的责任感,从而巩固了与IDU的VCT服务的长期联系。
2.到既往有偿供血人群较多的磨坪一蓝村、两河口镇的堰坪村、沙镇溪的双院村、马家山村、梅家河的水田垭村、三丈坪村、鲁家湾村,以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VCT咨询服务,向人们宣讲开展VCT的意义和目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各种高危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等内容。
3.1998年秭归县城东迁以来,国家实行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政策,大量外来企业落户秭归,库区移民和农民工相对集中,如果不及时预防,农民工将成为秭归艾滋病继续流行和蔓延的主要受害者和重点人群。为此,秭归县委、县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纳入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温暖工程,并写进了《秭归县防治战略规划》的重点领域与基本策略。在全球基金项目经费的支持下,由秭归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办、县总工会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关爱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活动走进企业,巡回服务,分别上门到泽丰纸业、乐兹服饰和AB集团,针对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开展咨询检测服务。
三、效果
2005年前,秭归县完全依赖于求询者到VCT点求询服务,效果并不理想,2004年全年咨询检测人数仅20例。2005年以后,定点VCT与流动VCT服务模式相结合,其效果明显改善。截至2012年底,咨询并检测3540人次,筛查出HIV感染者和病人11人(见表1)。
表1 秭归县1999-2012年流动VCT与定点VCT筛查情况
四、经验
(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强了VCT核心信息的覆盖面
VCT实施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自愿咨询检测信息的知晓率和认知态度。在目标场所和重点人群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VCT的可及性,扩大了VCT信息的普及和覆盖。
(二)流动VCT服务,拓展了VCT服务领域
1.变过去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有效发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双重作用。
2.对象集中、目标明确,提高了VCT服务的针对性,体现出形式与效能高度统一。
3.影响面大,连续性好,保障后期支持与转介服务,达到了综合防治的目的。
五、挑战
VCT与强制检测不同,它是在求询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咨求双方共同沟通和互动所产生的成果。面对VCT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山区传统文化背景下困境,如何将国外业已证明比较成功的经验本土化,需要我们继续走创新之路,使咨询检测工作更深入、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撰稿人:鲁琼 杜蓉 秦立华
单位:秭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