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沟通与表达(幼儿教师必备基本功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沟通与表达概述(4)

(8)能够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之人。

(9)勇于认错之人。

(10)欣然承认他人优点之人。

(11)对所有人都平等看待之人。

(12)不骄傲、乐于教人之人。

(13)光明磊落、不矫揉造作之人。

(14)如生意人般的精明能干,又富有同情心的人。

(15)具有工作热忱又虚心学习之人。

(16)不以自己的兴趣去勉强他人之人。

(17)注意健康、深切翔家庭之人。

(18)陈述意见、不搀杂自我感情因素之人。

(19)遇到困难时镇定而不慌张之人。

(20)责任感强烈而不炫耀自己地位之人。

(21)没有特权意识之人。

(22)严守时间之人。

(23)性格豪放开朗之人。

(24)能专注、虚心听人说话之人。

(25)公私分明之人。

(26)不失女性娇媚的女性、不失男性气概的男性。

(27)尊重女性的男性、尊重男性的女性。

(28)不轻易向人借钱之人。

(29)说话有条理而简明扼要之人。

(30)亲切照顾后辈之人。

第三节影响沟通与表达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人际沟通与表达是一个信息传递与交换的过程,在单向与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阻碍信息的沟通的有效性,了解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有利于提高沟通与表达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单向交流中常见问题

(一)语境不当

1.语境的内涵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2.语境不当

沟通与表达离不开语言交流的具体环境,这一具体环境既包括语言交流双方的身份、地位、性格、文化背景,也包括语言交流的时间、地点、场合,及交流的内容和交流方式。以上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交流双方的语言交际效果,因此,忽视语境而进行的语言交流就是语境不当,必定会给交流结果带来负面的影响。

3.如何克服语境不当的问题

(1)善于选择情景语境

了解语境的重要作用,善于选择情景语境,可以为人际沟通与表达提供便利条件。主动选择适宜的语言交流场合,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语言交流在适当的环境中达到自然顺畅的沟通。

(2)提升自身文化语境

谦逊、恭顺的品格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得到他人的好感与青睐,而高尚的品德与清雅的人品正是自身文化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并积累丰富的为人处事经验,自身文化语境的提升可为人际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忽视交流对象

1.什么是忽视交流对象

语言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与人交谈应该充分考虑到交流对象的身份职业、文化水平、性格特点和语言习惯,切忌以自我表达为中心确定交流内容和方式而忽视对方,致使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大打折扣,从而影响沟通与表达的效果。

2.如何克服忽视交流对象的问题

(1)尊重交流对象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即是尊重,只有学会尊重,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既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人的语言表达过程,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细心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息,以期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2)重视交流对象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特点

交流双方的文化程度与年龄特点对于交流内容、方式的选用和交流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文化程度和年龄特点不同,对于沟通内容的理解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的交流对象要采取适合的交流内容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3)了解交流对象的性格和兴趣

不同性格的人语言沟通与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根据交流对象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此外,也要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特点寻找共同的话题,是交谈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

二、双向交流中常见问题

(一)超前判断

1.超前判断的内涵

语言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另一方则是语言信息的接收者。接收者并不单纯的接收信息,而是要对信息做出分析判断,从而了解信息发出者的真正意图。但大多数时候,信息的接收者往往忽略了对于信息的分析判断,而单纯的根据自身经验和理解提前判断接收到的信息,揣测信息发出者的意图,这就是语言交流中的超前判断。

2.导致超前判断的原因

(1)倾听者缺乏倾听素质,没有带着理解和尊重倾听交流对象的谈话。

(2)双向交流的双方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也会导致超前判断情况的出现。

(3)沟通双方在知识、年龄、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占据优势地位的一方以自我为中心,主观臆断谈话人的意图。

3.如何克服超前判断的问题

(1)善于倾听和观察

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会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这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重视和尊重。善于倾听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还要善于观察。观察交流对象传递出来的非语言因素,如语调、停顿、沉默、重音等,以此来判断谈话人的真实想法。

(2)加强了解、积累经验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所看到的状况作出判断,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别人的想法和谈话意图,就要尽量避免这一看问题的方式。如果在沟通交流之前就对交流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就会给交流过程带来便利,避免超前判断的发生。

(二)打断对方谈话

1.什么是打断对方谈话

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交流对象在阐述自身的观点和意见时,听者有意中断对方语言表达,夺取对方的话语权,从听者变成说者,这就是打断对方谈话。

一般来说,打断对方谈话的原因有很多。感到对话话题无聊有意打断;认为对方信息内容没有价值主动转换话题;对方谈话内容引发了自身的交流欲望;对方表达欠缺而主动帮忙;被指责时的辩解;意见不一致时的反驳;表现欲强、自我为中心的侃侃而谈等。

2.如何克服打断对方谈话的问题

(1)尊重是基础

沟通与表达离不开尊重,即使对方口齿不清、表达不畅、存在偏见之时,都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尊重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也是与他人交往的一种基本态度,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应时时把尊重放在首位,学会尊重他人,也学会尊重自己。

(2)情绪控制是关键

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有所分歧在所难免。当对方表达出和自己不同的想法时,不要马上插话反驳或打断他人的语言,要克制自身的情绪波动,以免不良情绪给沟通交流带来障碍。

(三)心理因素

语言的交际过程是一个由内到外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输出与输入过程。在信息输出的过程中,不管是语言贫乏、思维不畅、还是心理紧张或情绪不佳,都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口语问题。

1.因心理紧张导致思维短暂空白或内容遗忘

一般情况下,人的语言表达会伴随着思维连续不断的输出。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反应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考试中的“晕场”、演讲比赛中的“怯场”都是由于心理过度紧张而导致的“暂时性遗忘”。引起人的心理紧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虽然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但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与人平等交往,担心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嘲笑。在语言交际时,也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出现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现象,如此多次反复便逐渐强化了懦弱感与自卑心理。

{2}陌生感

陌生感是由于到了陌生的环境,由于不熟悉环境而产生的紧张心理。

{3}性格内向

性格内向的人平时不爱说话,不爱表现自己,就失去了很多锻炼胆量的机会,难免产生心理紧张。

{4}过于关注效果

在某些比赛及正式场合,由于过度关注效果而导致心理压力加大,造成紧张心理。

{5}惧怕权威

在与专家、领导交流时,因为惧怕表达的内容或观点不妥、怕贻笑大方而产生的心理紧张。

2.因心理或生理状态不佳而导致的语言失控

语言表达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情绪往往受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情绪的变化会带来身体内脏器官机能的变化,如呼吸、脉搏的变化,还会引起身体外部的变化。在语言音调节奏的变化上:悲哀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语言时有间断、而且声音高低差别很小;喜悦时语调高昂、说话语速快、语言高低差别大;愤怒时声音高尖而有颤抖,有时声音沙哑。从情绪影响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一个人当时的内心体验。但是人是可以自我支配的,当生理或心理状态不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因为情绪会影响人的口语表达。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口语表达状态,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必须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四)肢体语言不当等

1.身姿不当

(1)不良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举止。古人要求“站如松”,就是要求站立时像挺拔的青松一样端庄、伟岸,显示出一种自然美。站立时,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前方,嘴唇微闭,下腹微收,挺胸直腰,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左右手中指分别压在左右裤缝,腿膝伸直,下体自然挺拔,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以一种挺、直、高的美感。站立姿态自然、优雅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为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个人形象。不良的站姿,要么姿态不雅,要么缺乏敬人之意,给人以懒惰、轻薄、乏力、不健康的印象,有损交际形象。不良站姿大致有如下七种,应当避免。

{1}身躯歪斜

例如头偏、肩斜、身歪、腿曲,不但直接破坏人体的线条美,而且还会令人觉得委麻不振、自由放纵。

{2}弯腰驼背

这是-个人身躯歪斜时的一种特殊表现。除去腰部弯曲、背部弓起之外,它大都还会同时伴有颈部弯缩、胸部凹陷、腹部挺出、臀部撅起等一些其他的不良体态,对个人形象的损害很大。

{3}手位不当

在站立时不当的手位主要有:将手放在衣服的口袋之内;将双手抱在胸前;将两手抱在脑后;将双肘支于某处;将两手托住下巴等。

{4}脚位不当

在正常的情况下,双脚在站立之时呈现出“v”字式、丁字式、平行式等脚位,通常都是允许的。但是,站立时两脚脚尖靠在一处,而脚后取之间却大幅度地分开来,呈“内八字”;一只脚站在地上,另外一只脚踏在椅面上、蹬在窗台上、跷在桌面上等都是不允许的。

{5}趴伏倚靠

在工作岗位上,站立时不可自由散漫,随便偷懒。随随便便地趴在一个地方,倚着墙壁、货架而立,靠在桌柜边上,都是不许可的。

{6}双脚大叉

双腿在站立时分开的幅度,在一般情况下以越小越好,不可使二者之间的距离超过本人肩部的宽度。

{7}浑身乱动

在站立时是允许赂作体位变动的。不过从总体上讲,站立乃是一种相对静止的体态,因此不宜在站立时频繁地变动体位,甚至浑身上下乱动不止。

(2)不良坐姿

坐要有坐相,古人说的“坐如钟”,就是说坐姿要端正。落座应该挺胸直腰,落落大方,端庄稳重。人的正常坐姿,在其身后无依靠时,上身应正直而稍向前倾,头平正,两臂贴身自然,两手随意放在自己腿上,两腿间距和肩宽大致相等,双脚自然着地。背后有依靠时,背部轻挨靠背,但不要整个背部后仰;在正式社交场合,或有尊长在场时,要“正襟危坐”,臀部只坐椅子的2/3,上身与大腿之间、大腿与小腿之间均成直角,不能随意把头靠在沙发背上,显出懒散的样子。就坐以后,不能两腿摇晃抖动,或者跷二郎腿。不良坐姿主要有以下四种,应当避免。

{1}蜷缩一团

有的人坐下之后,喜欢弯腰曲背,佝偻成团。坐在沙发上,摆出一副懒散的姿态是很不雅观的。

{2}半坐半躺

不少男性喜欢坐在较靠椅前缘的位置,背再往后靠在靠背上,形成半坐半躺的姿势,前仰后倾、歪歪斜斜,给人轻浮且缺乏修养的印象。

{3}跷二郎腿

架起“二郎腿”,很多人以为这样坐显得“有型有款”,殊不知这却是“有姿势,无实际”的坐姿。两腿伸直跷起或双腿过于分开、跷二郎腿并颤抖摇腿、将两手夹在大腿中间或垫在大腿下、用脚勾着椅子腿、脚放在沙发的扶手上等等都是极为不雅和失礼的举动。

{4}单腿踩凳

有的人一坐下则喜欢缩起一腿,踩在椅子上,或坐得歪歪扭扭的。最不礼貌的姿态就是弯腿坐下时,把裤脚管提起来,暴露出一截腿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