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泰山学案(黄氏原本 全氏修定)(7)

祖望谨案:皇甫泌《易书》中有《纪师说》一卷,《精微》一卷,当即此十卷之二也。泌称受之常山抱犊山人,三衢亦有常山,即长民也,特故讳之以神其说耳。

长民私淑

集贤徐先生庸

徐庸,三衢人。(云濠案:弘治《衢州志》云:「其先汴人,官于衢,因家焉。」)直集贤院。着《周易意蕴》,亦长民之学,当是私淑弟子也。

祖望谨案:先生皇佑时人。其论《易》九篇,祖刘长民,兼本陆秉。

至之门人

忠肃刘先生挚(父居正。)

刘挚,字莘老,东光人。儿时,父居正课以书,朝夕不少间。十岁而孤,鞠于外氏,就学东平,因家焉。擢嘉佑甲科,历南宫令。韩魏公荐为馆阁校勘。王荆公亦器异之,擢为御史里行。入见神宗,问曰:「卿从学王安石邪﹖安石极称卿器识。」对曰:「臣少孤独学,不识安石。」退,上疏言君子小人之分在义利,语侵荆公。荆公欲窜之岭外,神宗谪监衡州监盐仓。久之,出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擢侍御史,疏蔡确、章惇过恶。执宪数月,百僚敬惮。元佑初,擢御史中丞,累迁尚书右仆射。自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然性峭直,竟为朋纔奇中,罢知郓州。徙青州。绍圣初,再贬光禄卿,蕲州居住。四年,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以疾卒。绍兴初,赠少师,谥忠肃。先生嗜书,至老未尝释卷。家藏书多自雠校,或手钞录。经学于《三礼》尤粹。晚好《春秋》,考诸儒异同,辩其得失,通圣人经意为多。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参史传。)

左丞梁先生焘

梁焘,字况之,须城人。以父任为太庙斋郎。举进士中第,历官检详枢密五房文字。元丰时久旱,上书论时政,疏入不报。内侍王中正将兵出疆,干赏不以法,先生争之不得,请外,出知宣州。未几,提点京西刑狱。哲宗立,如为工部郎中,累迁右谏议大夫。坐诟同列,出为集贤殿修撰、知潞州。值岁饥,不待命发常平粟振民。流人闻之,来者不绝,先生处之有条,人不告病。明年,以左谏议大夫召。甫就道,民攀辕不得行,踰太行抵河内乃已。既到,上书曰:「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愿正纪纲,明法度,釆用忠言,讲求仁术。」两宫嘉纳焉。进御史中丞。改权户部尚书,不拜,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郑州。旬日,入权礼部尚书,为翰林学士。元佑七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以疾罢为资政殿学士、同醴泉观使,改知颍昌府。绍圣元年,知郓州。朋党论起,哲宗曰:「梁焘每起中正之论,其开陈排击,尽出公议,朕皆记之。」以故最后责,竟以司马温公党黜知鄂州。三年,再贬少府监,分司南京。明年,三贬雷州别驾,化州安置。三年,卒,年六十四。先生自立朝,一以引援人物为意。在鄂,作《荐士录》,具载姓名。客或见其书,曰:「公所植桃李,乘时而发,但不向人开耳!」先生笑曰:「焘出入侍从,致位执政,八年之间所荐,用之不尽,负愧多矣!」其好贤乐善如此。(同上。)

(梓材谨案:刘子卿《明本释》引先生语云:「不信己之所为,而归之天意,不可也。」又言其师事孙泰山门人姜至之。是先生姜氏门人也。)

詹事晁景迂先生说之(别为《景迂学案》。)

通议家学

知州莫先生表深(别见《安定学案》。)

乐圃门人

文定胡武夷先生安国(别为《武夷学案》。)

安逸门人(泰山三传。)

主簿冯先生正符(父尧民。)

冯正符,字信道,遂宁人。其父尧民,字希元,蜀中老儒也。先生从何群学,三上礼部不第,以经学教授梓、遂间。闭户十年,于诸经多解说,而最著名者《春秋》得法忘例》三十卷。熙宁中,太守何郯上之,久而不报。意以为荆公不喜春秋,故见绌。已而中丞邓绾荐之,得召试舍人院,赐同进士出身。荆公亦待之厚,授晋原主簿。先生《春秋》务通经旨,不事浮辞。其辩杜氏三体五例、何氏三科九旨之穿凿怪妄,最为详悉。邓绾责守虢略,先生与陈亨甫皆坐附会罢。李巽岩辩之曰:「信道之学,得之安逸处士何群。安逸学甚高,国史有传。信道之师友渊源如此,则谓其附会进取者,或以好恶言之耳。且荆公废《春秋》,而信道之学顾于《春秋》特详。邓绾,严事荆公者也,而能以是书言于朝,初不曰宰相所不喜也。此亦可见当时风俗犹醇厚,士各行其志,不以利禄故辍作,而邓绾亦加于人一等矣。然则信道要当与安逸牵连书国史,而邓绾者,偶相知而适相累者也。信道无子孙,其书为估人擅易其姓名,属诸李陶字唐父者。唐父学于温公,最贤而通经,然是书则非其所论也,不知者妄托之耳。」予观于巽岩之言,而惜先生之书之不传,又叹《宋史》竟不能牵连书之安逸传后,今着之《学案》中,使得祖徂徕而宗泰山,以见安逸之学盖有传者,巽岩其可以无憾矣。(补。)

提刑门人

主簿郑扬庭夬(别见《王张诸儒学案》。)

忠肃家学

朝奉刘学易先生跂

刘跂,字斯立,东平人。忠肃长子,与其弟蹈同登元丰二年进士第,官朝奉郎。绍圣间,从忠肃于谪所。徽宗立,诏反忠肃家属。用先生请,忠肃得归葬。先生又诉文及甫之诬,遂贬及甫等。先生能为文章,遭党事,为官拓落,家居避祸,以寿终。(参史传。)

(云濠谨案:先生着有《学易集》二十卷,见《直斋书录解题》。晁景迂为先生墓志,称其晚作学易堂,乡人称为学易先生,其集名盖取诸此。景迂又称先生为孙明复、石守道之徒。大东莱《吕氏诗话》谓其初登科,就亳州,见刘攽所称引皆所未知,始有意读书,后与孙明复、石守道相埒云。)

奉议刘先生蹈

刘蹈,斯立弟,皆莘老子。以文学知名,自处约甚,人不知其为宰相子也。

(梓材谨案:此从紫微《童蒙训》移入为传。又案:先生为忠肃次子,官奉议郎。其卒也,忠肃为文祭之,称其「孝于父母,善于弟兄,行己应物,一以至诚,横逆不校,忧乐不惊」云。)

宣教刘先生长福

刘长福,学易之子,而芗林向侍郎之也。尝官右宣教郎。子荀。(参《胡五峰集》。)

(梓材谨案:先生子子卿《明本释》言朱汉上云:「其学宗程氏,先大夫受其《易》学。」是先生为汉上门人,而非终于宣教者矣。)

知军刘先生荀(别见《衡麓学案》。)

提刑刘顺宁先生芮(别见《元城学案》。)

泰山续传

进士李先生世弼

李世弼,须城人。从外家受孙明复《春秋》,得其宗旨。金贞佑初,三赴廷试不售,推恩授彭城簿。复求试。一夕,梦在李彦榜下,阅计偕士无其人,乃更名曰彦。父子同赴试,其子果以《春秋》中第二甲第二人,而先生第三甲第三人。父子褒贬各异,而先生遂不复仕。(从黄氏补本录入。)

李氏家学

尚书李先生昶

李昶,字士都,世弼之子。释褐,授孟州温县丞。蒙古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迁经历。亲老求罢,不许。寻以父忧去,杜门教授,一时名士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世祖伐宋,次濮州,闻先生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先生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深见嘉纳。及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先生知无不言。时征需烦重,行省科征税赋,虽逋户不贷,先生移书时相云:「止验见户应输,犹或不逮。复令包补逃故,必致艰难。」省府从其言,得蠲逋户赋。中统二年春,内难平,先生上表贺,因进讽谏,帝称善久之。尝燕处,望见先生,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特授翰林侍讲学士,行东平路总管军民同议官。先生条十二事,除宿弊。至元二年,罢官家居。五年,起为吏、礼二部尚书,旋请老归。丞相安童奏征之,不赴。八年,起山东东西道按察使,旋致仕。卒,年八十七。所著有《春秋左氏遗意》、《孟子权衡遗说》等书。(同上。)

(梓材谨案:以上二传,黄氏补本本合为一传,列《李张诸儒学案》。今以其宗泰山之学,附入于此。)

尚书门人

集贤李野斋先生谦

李谦,字受益,郓之东阿人。始就学,日记数千言。作赋有声。为东平府教授。时教授无俸,向敛儒户银备束修,先生辞曰:「家幸非甚贫者,可聚货以自殖乎!」翰林学士王盘以其名闻,世祖召为应奉翰林文字。迁左谕德,侍裕宗于东宫。陈十事,曰正心、睦亲、崇俭、几谏、戢兵、亲贤、尚文、定律、正名、革弊。裕宗崩,又命傅成宗于潜邸,所至以先生自随。转侍读学士。世祖尝赐坐便殿,饮众臣酒,曰:闻卿不饮,能为朕强饮乎﹖「赐蒲萄酒一,曰:」此极易醉人,恐汝不胜。即令三近侍扶之出。以足疾,辞归东平。成宗即位,召至上都,升学士。还家,又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年七十一,乞致仕。仁宗即位,召至行在,疏言九事,帝嘉纳。迁集贤殿大学士。归,卒于家。先生文章醇厚,有古风,不尚浮巧,学者宗之,号野斋先生。有《野斋文集》行世。(参史传。)

右丞马先生绍(附师张播。)

马绍,字子卿,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复游李士都之门。尝知单州,民刻石颂德。累官中书左丞。有言事者,平章事欲罪之,先生曰:「国家导人使言,今罪之,岂不与诏书戾乎﹖」乃止。执政数年,时称其贤。仕终河南行省右丞。有诗文数百篇。(参《姓谱》。)

吴先生衍

吴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