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前言(5)
[28]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二战后在美国由年轻学生、诗人和作家组成的松散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由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当时知识界有一股强大潜流在抵制强硬的主流文化秩序,年轻人渴求无序、狂欢状态的浪漫主义情怀,追求自发的艺术创作,而垮掉的一代正是这股潜流的代表力量。"垮掉的一代"(或称"垮掉派")被视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对之后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参见中文维基百科"垮掉的一代"词条。(译注)
[29]皮特·西格(Pete Seeger,1919—2014):美国民谣歌手和政治运动积极分子。1950年代,他活跃于纽约格林威治村,发行了一系列畅销专辑,但在麦卡西反共潮流中被列入黑名单。1960年代,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支持裁军、民权、反主流文化运动和环境保护的抗议音乐(protest music)的代表歌手。他最著名的歌曲就是《花儿都到哪儿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西格也是将民权运动主旋律《我们要战胜一切》(We Shall Overcome)推向大众的重要歌手之一(另一个重要演唱者是琼·贝兹)。参见英文维基百科"Pete Seeger "词条。(译注)
[30]金斯顿三重唱(The Kingston Trio):美国著名民谣和流行音乐组合,是推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民谣音乐复兴的重要力量。最初阵容是戴夫·嘉德(Dave Guard)、鲍勃·谢恩(Bob Shane)和尼克·雷诺兹(Nick Reynolds)。该组合最初在旧金山湾区夜店献唱,在发行一系列热销专辑后,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组合,甚至扭转了美国流行乐的发展方向。他们还为唱作合一、民谣摇滚等音乐形式和类别奠定了基础,深刻影响了之后的美国乐者。参见英文维基百科"The Kingston Trio "词条。(译注)
[31]琼·贝兹(Joan Baez,1941—):美国著名民谣歌手、作曲家、社会活动家,曾参加过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表演,也曾是鲍勃·迪伦的女友。她在歌曲中阐发的政治观点以及她参加民权运动与反战示威活动的经历使她成为1960至197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她出道已超过五十年,发行了超过三十张专辑,著名作品包括《钻石与铁锈》(Diamond and Rust)和《再见,安吉丽娜》(Farewell,Angelina)等。参见英文维基百科"Joan Baez "词条。(译注)
[32]感恩而死乐队(The Grateful Dead):于1964年组建的一支美国乐队,与"杰弗森飞机"同是迷幻摇滚开创者。乐队最初名为"巫师"(Warlocks);后来乐队成员开始服用LSD,遂成为第一支在吸毒后即兴表演的乐队,并在这一时期改名为"感恩而死"。1966年乐队已在地下乐坛声名显赫。1967年至1990年间推出数张专辑,歌迷反应不一。1995年乐队灵魂人物、主音吉他杰瑞·加西亚(Jerry Garcia)去世后,乐队宣布解散。参见百度百科"Grateful Dead "词条。(译注)
[33]全名肯尼斯·埃尔顿·克西(Kenith Elton Kesey,1935-2001):美国作家、反主流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肯·克西(Ken Kesey)之名广为人知。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长篇小说《飞越疯人院》。克西自认是五十年代"垮掉的一代"和六十年代嬉皮士的承上启下者。他早年曾参加军方的药物试验,后来组织了多次"试药聚会"(Acid Test),与友人在聚会上听音乐、服食致幻剂、放浪形骸。在当时著名作家例如金斯堡的作品中对此聚会有不少描述。参见英文维基百科"Ken Kesey "词条。(译注)
[34]试药聚会(Acid Tests):Acid Test 的原意是"酸性检验"或者"决定性的考验",但Acid 在俚语中也有"迷幻药"的意思,故译为"试药聚会"。(译注)
[35]LS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学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是一种麻醉药、致幻剂。(译注)
[36]爱之珠串(love beads):嬉皮士常见的配饰之一,一般是一串或者好几串彩色念珠项链,通常为手工制作,男女皆可佩戴。佩戴珠串的风潮大约源于嬉皮士对非西方文化例如印度和印第安文化的痴迷,这些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珠串。参见英文维基百科"love beads "词条。(译注)
[37]《观看》杂志(Look):美国爱荷华州出版的一份题材广泛的杂志(双周刊),重点在图片而非文字。该杂志于1937年创刊,1960年代发行量达到巅峰,1971年停刊。这本杂志可谓1960年代的化身,其刊发的摄影作品不论是色彩还是主题都十分大胆前卫。大导演库布里克也曾是该杂志的摄影师。参见英文维基百科"Look (American magazine)"词条。(译注)
[38]波特兰市(Portland):美国俄勒冈州最大城市,位于该州西北部,是蒙诺玛郡(Multnomah County)的首府。因当地广植玫瑰,故号称"玫瑰之城"(City of Roses)。它也是波特兰大学和里德学院等私立大学所在地。参见英文维基百科"Portland,Oregon "词条。(译注)
[39]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Test):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由瑞士精神医生赫曼·罗夏(Hermann Rorschach )于1921年首次编制。测验由十张精心制作的黑白或彩色墨迹图构成,每张图片都是无具体意义的左右对称图形,并且这十张图片以一定顺序排列。受试者会被要求回答他们觉得卡片看起来像什么,心理学家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及统计数据判断受试者的性格。参见百度百科"罗夏墨迹测验"和中文维基百科"墨迹测验"词条。(译注)
[40]索萨利托市(Sausalito):美国加州马林郡(Marin County)一城市,也在旧金山湾区地带。该市风景秀丽,是富人聚居区,区内停靠有大量船屋和游艇。参见英文维基百科"Sausalito,California "词条。(译注)
[41]比尔·英格里士(Bill English):即下文所提威廉·英格里士,"比尔"(Bill)是"威廉"(William)的昵称。书中还会出现一些昵称,例如:"鲍勃"(Bob)是"罗伯特"(Robert)的昵称,"泰德"(Ted)为"西奥多"(Theodor)的昵称。(译注)
[42]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又称训练团队(T—group)、情感训练团队(sensitivity—training group )或人际关系训练团队(human relations training group),是一种群体心理训练活动。一般由八至十五人组成,在主持人引导下,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和言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种活动的目的不是治疗,而是情感分享和个人成长。起初它是一种对个人态度和行为的研究方式,后来逐渐成为针对正常人的教育和培训方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曾风靡一时,但其消极作用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参见英文维基百科"T—groups "词条。(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