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野火5.0交互式曲面造型设计实例详解](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82/687882/b_687882.jpg)
2.2.2 创建头部曲面
分析头部曲面形态,可以通过建立3条轮廓曲线和一条中间控制曲线,然后用边界混合命令来创建。
1)创建头部后方轮廓曲线
(1)单击“造型工具”按钮或执行【插入】→【造型】菜单命令,进入造型环境。
(2)设置活动平面。单击“设置活动平面”按钮,选择基准平面RIGHT为活动平面,在图形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活动平面方向】,系统自动摆正视图和屏幕方向平行。
(3)创建平面曲线。单击“创建曲线”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确认操控板中曲线类型为“平面”,创建如图2-6所示的新曲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1_0005.jpg?sign=1738883761-NOVX63jPAXLVUQCFVYGxYK0kOLTL3vR8-0-63833c7430a43718d3d7f9ff507cab3e)
图2-6 创建新曲线
(4)编辑曲线。单击“编辑曲线”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单击“捕捉点1”,显示切线,在切线附近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法向】,系统提示:选取法向相切的平面,选择FRONT基准平面为定义平面,曲线形状如图2-7所示。单击鼠标中键,完成曲线的编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1_0006.jpg?sign=1738883761-V4pY89CB7LlfMSZqhKsd0V0ENpdHP6sm-0-4a918f0f031743d66382058626aca976)
图2-7 设置切线“法向”
(5)分析曲线曲率。单击“曲率显示”按钮,弹出“曲率”对话框,系统提示:选取用于曲率分析的曲线或曲面。选择刚才建立的曲线,显示曲线曲率,调整显示参数至合适状态,如图2-8所示。在“曲率”对话框中单击“快速”旁边的小三角形,展开级联菜单,选择“已保存”,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曲率分析设置。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2_0001.jpg?sign=1738883761-EODorZQKaUPbPlYCeyh8tlomzEBEU5QR-0-76a5ec76c89918833348109e9c323b77)
图2-8 显示曲线曲率
(6)设置曲线参数。参考曲线曲率光顺性,调整曲线参数如下:“捕捉点1”切线长度:8.00,距平面的偏距:-20.88;“位置2”切线长度:8.00,角度:128.00,坐标:(0.00,-2.00,6.80),最后效果如图2-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2_0002.jpg?sign=1738883761-H3zdPocZ8OiWyhsBKwBhDVV0oG89azhm-0-8ea5fcb0009c11ebe677138c46e1ea30)
图2-9 生成的曲线
(7)单击“关闭曲率显示”按钮,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的建立。
【要点】优质曲线是构建优质曲面的关键,而单凭目视,是很难判断一条曲线光顺性的,因此,必须充分应用曲线分析工具,以保证曲线的光顺性要求。
2)创建头部前方轮廓曲线
(1)创建平面曲线。单击“创建曲线”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确认操控板中曲线类型为“平面”,创建如图2-10所示的新曲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2_0014.jpg?sign=1738883761-h2GQSv5xv8aJb7ks92wD80ooPFcryXmO-0-6fe73d9634dbea47a4968d090dbef85b)
图2-10 创建新曲线
(2)编辑曲线。单击“编辑曲线”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单击“捕捉端点1”,显示切线,在切线附近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切】,单击鼠标中键,完成曲线的编辑。
(3)分析曲线曲率。单击“曲率显示”按钮,弹出“曲率”对话框,选择刚才建立的曲线,显示曲线曲率,调整显示参数至合适状态。在“曲率”对话框中单击“快速”旁边的小三角形,展开级联菜单,选择“已保存”,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曲率分析设置。
(4)设置曲线参数。参考曲线曲率光顺性,调整曲线参数如下:“捕捉端点1”切线长度:16.50;“位置2”坐标:(0.00,-9.00,-12.05);“位置3”切线长度:12.67,角度:217.54,坐标:(0.00,0.67,-9.38),最后效果如图2-1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2_0015.jpg?sign=1738883761-TJ4nHdMcyOlt563HDFTbEhfNxpNao5Ft-0-d6f5faced0d69adb4f73643dcabf15f5)
图2-11 生成的曲线
(5)单击“关闭曲率显示”按钮,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的建立。
(6)单击“完成”按钮,结束当前造型特征并退出造型环境。
3)创建辅助拉伸曲面
(1)单击“拉伸工具”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依次单击“曲面”按钮
,“放置”选项,展开面板。
(2)定义草绘参数。单击【定义】,选择RIGHT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接受默认的方向和参照,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
(3)设置参照。在草绘环境中,执行【草绘】→【参照】菜单命令,弹出“参照”对话框,系统提示:选取垂直曲面、边或顶点,截面将相对于它们进行尺寸标注和约束。选择如图2-12所示的两点为参照点,单击【关闭】按钮,退出“参照”对话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01.jpg?sign=1738883761-TCYe33VJmoJHiuQ1pAfU27zLC0h9QWMn-0-ae6d6bcec7fce89806841d2242da8585)
图2-12 选择参照点
(4)绘制截面。在草绘环境中,绘制如图2-13所示的截面,它由一条直线段组成。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02.jpg?sign=1738883761-nIFAexqZGWyZqddv1R4W2RpTxSS7PVaG-0-845d5ea538bb7fcf638a04bbc1149fd3)
图2-13 绘制截面
(5)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草绘环境,在操控板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00,按回车键。
(6)单击“预览”按钮进行预览,单击“完成”按钮
,退出“拉伸工具”操控板。
【要点】当然在这里也可直接创建基准平面,创建此拉伸面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活动平面的设置,只要求选择的对象是“平”的面而已。
4)创建头部下方轮廓曲线
(1)单击“造型工具”按钮,进入造型环境。
(2)设置活动平面。单击“设置活动平面”按钮,选择刚建立的曲面为活动平面。
(3)创建平面曲线。单击“创建曲线”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确认操控板中曲线类型为“平面”,创建如图2-14所示的新曲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12.jpg?sign=1738883761-QerRcpnUUs1Jk0ucpQNFqcmLfpIUt57y-0-2c4e3bcddf313bd987baafcf98d1c89e)
图2-14 创建新曲线
(4)编辑曲线。单击“编辑曲线”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单击“捕捉端点1”,显示切线,在切线附近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法向】,系统提示:选取法向相切的平面,选择RIGHT基准平面为定义平面。同理定义“捕捉端点2”切线,单击鼠标中键,完成曲线的编辑。
(5)分析曲线曲率。单击“曲率显示”按钮,弹出“曲率”对话框,选择刚才建立的曲线,显示曲线曲率,调整显示参数至合适状态。在“曲率”对话框中单击“快速”旁边的小三角形,展开级联菜单,选择“已保存”,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曲率分析设置。
(6)设置曲线参数。参考曲线曲率光顺性,调整曲线参数如下:“捕捉端点1”切线长度:7.00;“捕捉端点2”切线长度:6.00。最后效果如图2-1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3_0013.jpg?sign=1738883761-EOI9OX5kSvp994CF2ChsHdgslv555Zaa-0-74544182bddc05be93052c359ac8b69c)
图2-15 生成的曲线
(6)单击“关闭曲率显示”按钮,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的建立。
【要点】下部轮廓曲线我们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通过裁剪曲面得到,但此时头部的形态不太好控制,所以还是直接构建比较好。
5)创建头部中间控制曲线
(1)设置活动平面。单击“设置活动平面”按钮,选择基准平面FRONT为活动平面。
(2)创建平面曲线。单击“创建曲线”按钮,打开对应操控板,确认操控板中曲线类型为“平面”,创建如图2-16所示的新曲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4_0004.jpg?sign=1738883761-VkitfJ56pkShhNC75qH2bt1VCe6Mh392-0-e6e20c4da9d60bc8810064fc54a26e07)
图2-16 创建新曲线
(3)编辑曲线。单击“编辑曲线”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单击“捕捉点1”,显示切线,在切线附近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法向】,系统提示:选取法向相切的平面,选择RIGHT基准平面为定义平面,单击鼠标中键,退出曲线的编辑。
(4)分析曲线曲率。单击“曲率显示”按钮,弹出“曲率”对话框,选择刚才建立的曲线,显示曲线曲率,调整显示参数至合适状态。在“曲率”对话框中单击“快速”旁边的小三角形,展开级联菜单,选择“已保存”,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曲率分析设置。
(5)设置曲线参数。参考曲线曲率光顺性,调整曲线参数如下:“捕捉点1”切线长度:11.62;“位置2”坐标:(9.44,-12.44,0.00);“捕捉点3”切线长度:12.00,角度:331.79,最后效果如图2-1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4_0005.jpg?sign=1738883761-qDPJrZG1wrGZDG8gQMYINlNs7uqhqhPY-0-8e7b9391ba3e7dd6bcf6b7cc9e0db8f8)
图2-17 生成的曲线
(6)单击“关闭曲率显示”按钮,单击“完成”按钮
,结束曲线的建立。
(7)单击“完成”按钮,结束当前造型特征并退出造型环境。
【要点】中间控制曲线对曲面形态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使用控制曲线和未使用控制曲线两种情况下曲面形态的差异。
6)创建头部曲面
(1)选择命令。单击“边界混合工具”按钮,打开对应的操控板。
(2)选择第一方向曲线。按住【Ctrl】键依次选择如图2-18所示的第一方向曲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4_0010.jpg?sign=1738883761-7muGaIP2Ry61NdJVrrx3rsWmspcaCUPN-0-5d215f3c27d759bc269b2645981b65d4)
图2-18 选择第一方向曲线
(3)选择第二方向曲线。在图形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第二方向曲线】,按住【Ctrl】键依次选择如图2-19所示的第二方向曲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4_0011.jpg?sign=1738883761-PkLuSUudR14NX6gRXjrSJjDijPUMJKRh-0-c611948e623c082f2024ab2dff5da0b5)
图2-19 选择第二方向曲线
(4)设置边界条件。在小圆框附近单击鼠标右键,设置曲面边界条件,如图2-20所示,此时“预览”按钮为不可用状态,说明边界条件还没有设置好。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5_0002.jpg?sign=1738883761-OjvSbkis5qHMf4orGP4HDZ9mId7p4b6P-0-49e7da085471a6d02fb138fc0f8e7950)
图2-20 设置边界条件
(5)补充边界设置。单击操控板“约束”,展开面板,依次单击各边界并观察图元框中的显示状态,可以看到有未定义的边界条件。单击“未定义”,系统提示:选取位于加亮边界元件上的曲面,选择RIGHT基准平面以定义边界条件。
(6)重复以上操作,定义另一边界同样垂直于RIGHT基准平面。单击“预览”按钮,可以看到曲面能够建立,单击“完成”按钮
,最后生成如图2-21所示的曲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5AF89/35905056035574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5_0003.jpg?sign=1738883761-SZBWluikCAUYGvcezroyLEvDFW2nXL9a-0-86146533c106038500b88eafd2638ebb)
图2-21 生成的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