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687002/b_687002.jpg)
八、
式时如何做到“引进落空”?
做式时,两手掌的运行路线常见有5种:一种是直接往左平带,如(图3)中的A线所示;另一种是往左再向里,见B线。第三种是径直
到贴近自己的身体,如C线。第四种是先向身前
回,然后向左
,如D线。第五种是
到接近自己的身躯,再向左,如E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2B5FD/3590489603326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9_0001.jpg?sign=1738973323-5spNk8v4KbEP6q3NkOJFh6fi3JEXPcxv-0-379f8028e8623fca9abdcc698d363e6f)
图3 式两手掌的5种运行路线示意图
在探讨上述5种练法之前,先与拳友们一起学习杨公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关于法的一段论述:“此时敌如进攻,我即内向胸前左侧
来,则彼之根力拔起,身亦随之倾斜矣。”师公的这种练法,是“引进落空”的体现。即是说,顺着对方的动力大小和前进的方向,引其重心,使之失去平衡,然后应用惯性和合力,向左偏里(东南偏南方向)弧形引带,使其落空而俯跌。
根据杨公的论述及其“引进落空”的拳理,不难对上述5种练法作出判断。第一种(A线)和第二种(B线)练法,一开始就向左,这时对方处于重心稳定的状态下,难以将其
倒;况且,由于两手掌远离身躯,
时颇不得力。第三种(C线)和第五种(E线)练法,导致引进太过,成为“引进落实”,易被人所制。因此,窃以为第四种(D线)练法,比较符合杨公的论述和“引进落空”的拳理。针对第四种练法,再谈五点习拳体会,供初学的同仁在练拳时参考。
①左时应以腰带手,两手掌不宜偏离身躯中心线。
②左时,腰胯左转1/3(约15度),身躯随之后移约1/2;腰胯继续左转2/3(约30度),身躯继续后移1/2,成左坐步,身躯朝向西南。左
时,腰胯左转和身躯后移都不可太快或太慢,以免脚腰手脱节。
③开始作左时,右掌与肩同高,左掌与胸同高;当
到定式时,右掌与胸同高,左掌与腹同高,两掌仍是右高左低,不可两掌同高,更不可右低左高。因此,在练拳架时,左
的运行轨迹是一条边向里边左边略向下的一条曲线。
④“两膊相系”,两手掌间的距离(右手在对方左肘关节外侧略上方,左手掌在对方左腕关节外侧)应始终保持不变,不可变大或变小,以免动作散乱和不符用法。
⑤两手掌与地面的夹角,随着右小臂的外旋和左小臂的内旋,由45度左右逐渐拧转到80度左右。即开始时(右掤式翻掌后),左掌心斜向上,右掌心斜向下,两掌心前后相对;当
至定式时,左掌心朝右偏上,右掌心朝左偏下,两掌心仍然相对。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2B5FD/35904896033266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1_0001.jpg?sign=1738973323-aXx69UjhJaMK80zRFEY3x40wiN2r6C0o-0-e5d37940f69a0a695144a6a713531418)
请傅声远、傅清泉父子前来指导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