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时间管理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现在,我把本书修订版交给读者。

这本书从首次刊印到今天大概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对一本书来说并不算久。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电来信,有的是要求作者去授课,有的是要求我们改善图书的包装。

但是,尽管存在各类问题,这本书仍然被评选为深圳市年度最受关注的财经图书,这一荣耀是读者赋予我的,也是给我的鼓励,为此深感欣慰。

感谢读者们的厚爱。

过去工作中的疏漏在修订版的刊印中都已经解决,这也需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同仁,本着一贯为读者奉献高品质图书的追求,他们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工作。

谈谈这一年时间里我的一些体会。

我曾借着本书第一版出版的契机,深入企业进行座谈,也对数十家企业进行过内部时间管理的技术训练。这些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绝大多数企业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和相应的技术其实是所知不多的,而且即使他们知道的那一星半点的知识,也常常是漏洞百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有效的时间管理——无论是针对个人自身的工作,还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中人与事的时间管理——都是意识和方法的高度融合,它需要我们在运用时间的有效性上进行系统的反思。

在意识方面,其实很多人还是比较欠缺的。时间具有隐蔽性,它并不是可见的。所以很多人对待时间管理的态度是漫不经心的——这并不是说他们认识不到时间管理的重要,而是他们在复杂的事务面前,极其容易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更为直接的问题。例如,组织管理者可能更关心员工的执行力、目标成效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他们着力于去解决领导力的提升、绩效改善、目标沟通、纪律执行之类的问题。

这样做存在的一个显著误区在于:时间恰恰是构成执行力、目标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们则习惯性地将之忽视了——我们习惯性地陷入到烦琐的事务中,而对时间的管理则成了一个从来没有引起过关注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时间是一个基本要素,如果这个基本要素得不到有效的管理,那么讨论执行力、目标成效等就变得毫无意义。

这个观点对各类组织是如此,对各种职业工作者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很自然地会发现,在职业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未必一定就是那个最勤勉的人。反过来的道理也成立:组织中最勤勉的那个人,也未必一定是最出色的人。这中间的差异就在于,有效地管理时间能够增加单位时间的收益,在同等的时间投入上他们可能产生多倍的收获。

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告诫:你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时间管理,否则你可能看起来每天都很忙,但是却比别人收获更少。

如果你意识到自身的时间管理存在问题,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但是,方法是重要的。一些企业或个人,一提及时间管理,动辄四象限法则,要分清轻重缓急;或者根据80/20法则,要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重要的事情上去等。在问及是否还有组织或参加其他内容的时间管理培训时,则多数一脸茫然: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其他时间管理的内容吗?

这就是典型的时间管理问题中的系统方法的欠缺了,四象限法则、80/20法则固然是时间管理的内容,但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管理问题的。如果时间管理没有科学的理念,缺少了系统的计划管控技术,不能保持工作的韵律,不能秉承精简法则去工作的话,其本身也就不能称之为时间管理了,当然也就起不到全面提升个人或组织工作效能的作用了。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时间管理指导用书,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时间管理问题。前提是,你必须首先保持对时间管理的严肃态度,审慎地觉察自身在时间管理方法上的不足……经由反省,我们总是能够更明智地认识自己,寻找到改善的途径。

杨玉柱

2011年4月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