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开始
背竖三角红旗的急脚子一路报捷,沿途各军州皆惊,最终惊动了整个朝廷。
威虏军大捷,各路大军并未享受胜利的喜悦,在王璇的建议甚至是强行主张下,极短时间内集结完毕。由王显率步军主力回防唐河一线,马军休整后,在侧翼警戒,并上书朝廷,准备应急契丹主力进犯。
威虏军之战为王璇带来极高威望,成功树立他在诸将心目中的地位,王显亦是客气有加。
商议之后,当天,王显率五千马军、七万步军西调,奔赴定州,莫州部署桑赞率一万步军留守威虏军,并在羊山北麓设下两座大寨,掩护经过血战的马军休整。
好在宋军在这场战役中,马军损失并不算大。契丹兵溃之际,为了沿山麓突围,大半舍弃战马。
故宋军俘获甚重,马军整体力量反倒加强,稍事休整后,便可以投入新的战斗。
无论是前方将帅还是朝廷重臣,心中那块石头都没有完全放下,仅仅三天就传回朝廷的旨意,同意三路都部署司的建策,并下令马军后撤退出战场。
同日,另一队急脚子向雄州出发,朝廷已恩准西上阁门使、制置屯田使,雄州知州何承矩的“围魏救赵”的战术。
由他率数千雄州、沧州兵马,在整个河北防线最东段的乾宁军,搭乘水军刀鱼船自界河入海,在辽境的平州登陆,向浑泥城发动袭击,以吸引辽军主力回救。
自雍熙北伐以来,宋军第二次动用水军跨海进攻,当王璇听到消息后,忽然眼前一亮。
都堂、枢密院和三衙的文武大臣举一反三,为了减轻河北西线压力,传令在河北东线的淤口关、益津关,出兵对契丹境内展开了牵制性进攻。
王璇很担心,担心自己当了露头鸟。
的确,他确实从开始就策划、参与并强制性地牵动威虏军之战。在战后,还利用在诸将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威信,联合七位前方铃辖,半请半强迫使王显答应率军立即赶赴唐河,与留守的三路行营铃辖韩崇训会兵,在唐河组成大阵。
现在,紧张的心理稍稍放松一下,意识到这场仗没有打完之前,朝廷断然不会轻易处置他。
他在那天的战场上,甚至抛下步军部队,带着秦臻、江云并卫队百骑,一路尾随契丹溃兵,与李继宣分左右,杀过长城口,给予契丹溃兵很大杀伤,进入契丹国境十余里。
最后与火焚契丹粮草营,抢掠大批金帛的广锐、云翼数千骑会师,把粮草营辎重全部毁去后,用行军队列,浩浩荡荡南归。
“和上,这场仗打的很艰难,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啊!”在几天来,王璇一直奔波于各营寨,挑拨粮草、看望伤患、安抚百姓,尽一份做地方官的本份,好不容易才回衙门。
明秀的神色也很严肃,他不断为战死者超度,目睹一具具残缺不全的尸首,心情很是不好。
在王璇说完后,他叹了口气,说道:“好在打胜了,但子正仍需防备御史弹劾。”
王璇点了点头,明秀的脸色看在他眼中,真正的战场,他算是第一次经历,令他窒息、干呕的场面,到现在还没有统计完对方战死、俘获数目。
让他吃惊的是,正如历史所记载那样,当他回兵之际,火光冲天的夜空中传来的悲悯的哀号,声震原野,格外凄凉,让他心中久久伤感,不能平静。
“是打胜了,我也明白御史定要弹劾我,光一个擅改军阵,不遵天子阵图的罪名,足以让我丢官罢职。”
“也不一定,胜利者永远是对的!”明秀一笑,他用耐人寻味的目光盯着王璇。
王璇闻音而知雅意,他从始至终都牵引战役,得到前方大将的认同,战后连王显也不能不上书请罪。
胜利者永远是对的,说的一点不错,面对一场大捷,朝廷中就算有人想对付他,也要考虑一下皇帝心思和士人议论。
对于明秀的见地,他认同地笑了笑,道:“这些日子,就有劳和上操度法事了,过后我还有事请教。”
“贫僧眼里一切皆空,人生死超脱,并无汉胡之分。”明秀合十,神色庄重、慈悲。
在几天里,王璇考虑了很多,鉴于这场战役,给予他极大地启发,从军事体制、军队编组、战役指挥到粮草运输、城池道路、伤患救助、卫生保障等重新进行思考。
当然,也对与契丹的关系、大宋日后发展重新思考,他所知道的几乎都存在误差。
朝廷内,正如王璇所忧虑,一些人对王璇伙同前方大将阳奉阴违非常不满,尤其是以陈尧叟为首的文官,不断上书弹劾王璇“身为守臣、擅专兵机,僭越大帅、有违上意”。
词锋非常犀利,句句只指向王璇与诸将逼迫王显就范,言下之意,以文官竟让延边主要将帅违抗圣旨,逼迫主帅用计,无论怎样都犯了朝廷制衡大忌。
又是契丹人帮了王璇大忙,当朝廷中攻击他声音日盛之际,
不甘心前锋大败的耶律隆绪,亲自率十余万主力南下。
由于契丹主力进攻迅猛,对王璇的非议才稍稍退去。
耶律隆庆鉴于在威虏军的战败,契丹军人心有余悸,他小心的避开了威虏军,取道易州境内直扑威虏军西边的满城,前锋直抵满城之南五十里的方顺河,与刚刚到达定州沿唐河布防的王显、韩崇训大军遥遥相对。
十月二十八日,耶律隆绪的御营大军抵达满城,契丹国内最精锐的左右皮室军、拽剌军开始南下,更大规模的会战一触即发。
天气——战争的成败决定因素之一,威虏军之战,耶律隆庆之所以大败,除了王璇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一场好雨。
气候的变化再次帮助了宋军,从威虏军开战之后,连日的阴晴不定的天气,让地面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契丹马队的机动能力,弓箭皮弦根本无法使用;再加上威虏军之战影响,契丹大军士气不振,
面对严阵以待的唐河大阵,士气高昂的宋军将士,天时、地利、人尽皆失去,继续打下去占不到便宜是小,要被宋军咬上一口,就得不偿失了。
耶律隆绪心中极为不甘,却又毫无办法,又得斥候军报,数万宋军骑兵分为两路袭来,对契丹大军侧翼造成极大威胁,东线宋军越海进攻。
威虏军仍有一支强大的宋军部队,随时能深入契丹国内,或是截断他的退路。更无力的是,支撑南下的粮草营遭到毁灭性的的破坏,转运粮草极其艰难,根本无法支撑十余万大军南下作战。
万般无奈之下,无法忍受也得忍受,在宋军各部虎视眈眈下,不得不下令撤军。
当夜,韩崇训率五百壮士夜袭行营,契丹各营草木皆兵,若不是宫帐军宿卫拼死力战,或许耶律隆绪将会成为第二位死在河北的契丹皇帝。
当契丹大军缓缓北撤,宋军没有展开大规模行动,仅仅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占了便宜就跑。
王璇却在遂城观望、思考,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