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满族说部的当代传承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4 20:07:36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满族说部的传承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传承方式、传承人的身份,传承语言和讲述形式上,再到传承范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探索满族说部在当代的传承方式,首先要尽量恢复满语的讲唱环境。其次,开拓满族说部新的传播空间。除坚持动态保护、静态传承、静态与动态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原则外,还要将满族说部纳入民俗。讲唱说部时,常常选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尤其是在祭礼、庆功、寿诞、氏族会盟等家族里要的节日中,氏族成员按辈分围坐、聆听。昔日讲唱说部的场合,通常被称为“民俗场”。民间口传文学的传承不能离开民俗场,而传承人的培育也最好在这个场域进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说部早已失去了当初的讲唱环境,在要的节日讲唱说部已经不太可能。可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事象,说部传承人在重要节日,对家族中的年轻人还是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此外,本书还探索了传播媒介多样化选择的传承方式,例如电视、电影、动漫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草原文化与元代文学研究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文化24.8万字 - 会员
天府镜像与文学中国:当代四川多民族文学发展研究
本书从多民族文学史观出发,立足文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四川省四市州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状貌的描述、归纳、比较与分析,展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状态与水平。在呈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发展状貌与特点的同时,为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作镜像观照。本书既是文学的人类学描述,也是文学本体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内,由文学现场到文学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特点、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文学和政治、区域、民族身份文化23.6万字 - 会员
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
本书运用母题研究方法,提炼出布洛陀神话最核心的七个母题,重新解读了其中的壮族历史文化谜题。在长期田野调查与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者对布洛陀形象、神话角色关系建构、神话思维模式与隐喻等进行了深度剖析。书中借鉴比较神话学瑚沦,将布洛陀神话与国内外侗台语族群神话等进行横向比较,探索其早期共同叙事、族群记忆与深层文化积淀。文化28.7万字 - 会员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史论(1978—2012)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史论(1978-2012)》对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勾勒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发展状况,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成败得失,对西方学者的史诗观念和研究范式的演进谱系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阐述其相关的理论以及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20.2万字 - 会员
万象共天:多样性文学与共同体意识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样的复合传统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文学学术史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讨论民族性的嬗变,进而确立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立场和观念的中国话语: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意识。全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总结和命题提炼,第二部分为文学史梳理及专题讨论,第三部分为族别文学现象与个案的具体研究,集中于揭示多样性的民族文学表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观点推进并丰富了文化21.9万字 - 会员
神在夷夏之间:3—6世纪北方民族的政治神话研究
有别于狭义上的神话概念,政治神话通常是文明时代人们出于特定意识形态目的,围绕现实中重要政治人物构建而成的神秘化故事。政治神话的素材主要来自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宗教等神秘主义因素,其叙事情节则与被神化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现实需要相关。公元3至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孳生的许多北方民族政治神话,为当时的历史文化涂上了异样的色彩。这些政治神话是中原汉文化传统中神祕思想、宗教意识与匈奴、鲜卑、羯、氐、文化15.1万字 - 会员
鄂温克族文学概论
本书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鄂温克族、推广鄂温克族文化、推动鄂温克族文学“走出去”为宗旨。特点有二:一是史料创新,在作家文学部分添加了新的史料,补充了已有研究未涉及的乌热尔图散文、历史文化随笔,以及新世纪成长起来的鄂温克族作家的相关作品,并介绍了部分非汉语写作的散文作品;二是理论创新,引入了话语研究视角,把话语分析方法和文学批评方法有机结合,既兼顾了研究对象的文学特性,又突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研究模式,从文化21.2万字 - 会员
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论集
本书为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土司制度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具体表现在: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文化包容和管控的新实践、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土司治理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书中利用各种文献资料,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土司制度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43.8万字 - 会员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地方实践
本书在较全面地参阅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在村落社区的活态传承案例,全面、系统梳理铜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面临的各类新的发展契机、表现出的整体发展态势及相应的问题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究构架。本书是对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集体性建构之间关系的创新研究,也对中国其他地区传统民间文化利用国家平台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文化14.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