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更新时间:2020-11-29 09:51:17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那么,为什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呢?她和中华民族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孕育出辉煌的文明,她的独特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治理呢?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葛剑雄撰写《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葛剑雄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是历史地理领域的一流专家,他师承谭其骧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河流文化领域。本书开首之“引言”部分,即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从理论角度为黄河治理以及黄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论证。以下八章,首先梳理黄河地理全貌,随后从黄河如何孕育中华文明、古人对黄河的考察与认识、黄河为何浑浊而容易泛滥、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如何治理黄河等各方面娓娓道来,梳理黄河的历史沿革、地理变迁,展现黄河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既有翔实数据,又有理论高度,并有专业地理绘图和多幅壮丽航拍图。
上架时间:2020-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葛剑雄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四辑)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四辑为“澳门港华工出洋”资料专辑的专题报告部分,收录1861年澳门华工出洋监理官佩雷拉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华工出洋报告》、1871年委员会向澳门总督提交的《关于保证实现移民的条件和自由所应采取措施的报告》、1872年澳门华政理事官巴士度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未成年人出洋报告》、1874年葡萄牙海事海外部部长科尔沃向葡萄牙议会提交的《关于废除澳门口岸契约华工出洋的报告与文历史0字 - 会员
历史的镜像:三门塘村落的空间、权力与记忆
本书以三门塘村落为切入点,通过三门塘家族的谱系建构、宗教风水观念、历史记忆、村落组织、性别、仪式等诸方面探讨了其与空间的关系,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空间。本书不仅进行共时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也将空间做一历时性的动态阐释,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段村落空间受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影响而发生的诸多变化,以此来呈现不同层面的历史镜像。历史21万字 - 会员
在田野中发现历史: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赤桥篇)
赤桥村毗邻晋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而蜚声海内外学界,是一处理想的田野点。2017年,山西社会史研究中心遴选10位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对赤桥村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田野调查,围绕聚落、移民、民俗、造纸、戏曲、服装业等议题进行细致调研。在此期间,学生们认真查阅文献、访问耆老,同时深入田野搜集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出色地完成了考察报告的撰写。这些报告,践行“走向田野与社历史13.5万字 - 会员
梁野东风:武东印记
本书从史实角度,全面翔实地记述了福建武平武东镇的风情、风物、风光、风俗,系统地反映了武东镇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全书分为七章,分别讲述武东人民的红色革命史;记载了武东镇名山大湖、古建风貌;记述了武东人对质朴淳古的习尚习艺的传承与发展;介绍了武东的学士文豪及山歌技艺;陈叙武东教育的蓬勃发展;反映了武东人深深的故乡情结;着重介绍党政军教科文卫领域的杰出人才。全书充分展示了武东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历史22万字 - 会员
地景制作、空间支配与国家转型:一座北方小城的地志学
本书是关于一座北方小城的地志学。作为融合历史人类学与都市社区研究的尝试,本书借鉴人类学“地志学转向”对世界物质性的关注,运用“地景制作”的概念,通过城市整体空间及历史建筑、公共空间与家园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一座城市的地志脉络,探讨了其中的权力、文化与历史。基于城市地景制作的历史实践,归纳出空间支配的不同类型:帝国晚期的“象征支配”,改革开放之前的“总体支配”,当下的“生命支配”。最后探讨了近代以来中历史22.2万字 - 会员
山河永定:石景山的故事
《山河永定——石景山的故事》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六张文化名片”,以邮差马爷爷从青年到老年送信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将石景山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串联起来,讲述石景山悠久多彩的时代故事,展现石景山“山水文城”的独特魅力,进一步释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传承。《山河永定——石景山的故事》可供少年儿童及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爱好者阅读。历史685字 - 会员
北京史学(2018年春季刊/总第7辑)
《北京史学》是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主要着力进行北京史及相关研究方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专题研究”,探讨北京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学术文化、环境变迁等各个方面的学术问题;“新书评介”,介绍近期出版的北京史学术著作;“研究综述”,对近年来北京史学研究成果及动态、学术活动等加以总结,为读者提供学术参考及资讯;“史料拾遗”,刊载或介绍新近发现的与北京史研究相关的新历史20.3万字 - 会员
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变迁与发展
本书研究和总结了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社会经济变迁发展的条件、阶段性特征和一般规律,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特色和中国经验,其中重点研究了当前浙江历史文化村落的分布、地域类型、文化特征、文化遗存及经济社会状况,典型历史文化村落的经济社会变迁、历史文化村落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和发展规划、中国历史名村变迁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借鉴意历史22.7万字 - 会员
两汉河北研究史稿
本书的基础是作者已经发表的研究两汉河北的十几篇论文和相关著述。整合深化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同时注意吸收学界新的研究成果,补充以往没有研究和研究薄弱的内容。这种安排比之论文集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呈现汉代河北的面貌。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两汉河北政治概况与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两汉河北开发的地理环境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两汉河北的政区与人口;两汉河北的农业、手工业、城市、交通和商业;两汉河北的思想文化;两历史2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