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教育与美好生活
(英)伯特兰·罗素更新时间:2020-05-26 11:03:23
最新章节:第22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教育名著篇幅不长,除一个简短的引言之外,总共十九章,分三篇。该书的前两章构成了第一篇,综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的一条门槛式原则,他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最佳机会”,“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将其视为令人满意的”。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他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公学制度多有反思和批评,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和方法破旧立新。不过,他并未一概否定古典人文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是指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方法上有所改良,“人类知识的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东西而改进其教育方法”。罗素推重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自由。他认为,绝不能像旧时那样通过恐吓、强迫甚或体罚来管束和训导儿童,而应该培养儿童的自律和主动。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心理学知识来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心理特性,另一方面要传授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品性和美德的养成绝非依赖外在强制,也不能诉诸意志控制,而是取决于儿童早期确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在罗素看来,理想人格的基础是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等四种品性。他特别指出,传统教育的一大缺陷是轻视理智,而没有理智,“教育者们常常因为热衷于灌输所谓的正确信念而疏于对理智的训练”。即便时至今日,这样的提醒仍旧值得我们谨记。第二篇包括十一章,考察的主题是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对此所作的讨论是异常全面而具体的,他的许多见解尤其可以供中国的家长们借鉴。例如,他认为,道德训练应该在婴儿的出生之日就开始,这样最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即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要把他当作一个将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不能为了贪图一时便利或照料孩子的乐趣而牺牲他的未来”;例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学习操作性或控制性的技能,而非通过跟他人进行身体竞争”;例如,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一种需要偿还的债务,父母对子女的回报“应该当作纯粹的额外收获而怀着感激之情去接受,就像春天里的好天气,而不应该将其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来期盼”。第三篇共六章,罗素探讨了智力教育。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要限制乃至排除道德因素对智力教育的影响,“在道德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或心思,应该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孩子所需的其他美德应该是纯粹的智力训练所自然产生的结果”,“所传授的知识应当是出于智力上的目的而传授,而不是为了证明某个道德或政治结论”。但他认为,智力教育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这些品质:好奇心、开放心态、相信知识难求却可得、耐心、勤奋、专注和精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素对精确的强调。他赞成将精确作为理智生活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因为“我们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的精确程度可以大体衡量我们对真理的忠实程度”。为了追求精确,值得忍受枯燥,“学习精确知识容易使人厌倦,但这是每一种卓越所必不可少的”。越是深入和高阶的教育越需要精确,关键在于领会那些枯燥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养成一种理智上的冒险意识。罗素还从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等三个方面对智力教育展开了细致讨论。
译者:张鑫毅
上架时间:2020-03-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伯特兰·罗素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媒体时代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实施策略
本书主要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实施策略,从思政课教学概述入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直播互动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摸索出一些适合高校思社科17.3万字 高校思政工作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促进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其他工作的政治保证和动力支持。本书主要围绕高校思政工作建设展开讨论,注意理论的严谨性,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具体包括高校思政工作的特点和目的、原则和方法、地位和作用,以及高校思政工作的机制创新、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社科16.9万字- 会员
中职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也是促成广大新生快速适应中职生活和学习的必要环节。“中职生入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在迈向人生的崭新阶段时能更好地完成从“中学生”到“中职生”的转变。本教材从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走进校园,转变角色”“遵纪守法,爱国有志”“讲信修睦,发奋有为”“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防微杜渐,保障安全”“独立生活,科学上社科11.8万字 - 会员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通关21条(AI赋能版)
本书针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精心总结了常见的21个误区,并相应提炼了21条实用计策,旨在通过AI助力教师避开备赛误区,提升教学创新水平。本书内容涉及AI在分析、生成、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以“实际案例+误区分析+避坑计策+实施要点+AI解决方案”的方式来帮助教师拨开认知迷雾,打造优质备赛材料,完美展现教学风采。无论你是初次参赛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本书都是你不可或缺的备赛宝典,能切实帮助你以社科8.8万字 - 会员
陶行知教育文集(上)
陶行知先生,这位在中国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倾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号、躬身实践。本书中凝聚了陶行知先生先进且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即教育”到“社会即学校”,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扎根于社会现实土壤,使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晦涩文字,而是鲜活于日常点滴中的感悟与成长。在书中,我们将跟随陶行知先生,一起回顾育才学校创办旨趣、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抗战的全面教育、人民教育运动、社科3.2万字 新时代的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研究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创新传统德育教育内容与形式成为现阶段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本书从新时代的高校德育理论基础介绍入手,针对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融合创新、新时代的高校文化德育教育以及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新时代高校德育机制及理念创新、新时代高校德育管理及个体社科16.7万字我的教育观:丘成桐谈求学与做人
数学家、教育家丘成桐谈教育直击中国教育痛点不容错过的丘成桐学习法走入丘成桐的内心世界,看一位数学家的志气与操守本书是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的作品,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真诚给出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方案。他从自己的家学渊源讲起,回顾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年幼时候条件艰苦,仍坚持追求学问;遇到数学难题寂寞坚持,终于攻克难关,登上数学高峰;从哈佛退休后落叶归根,为中国基础科学教育培养领军人才。在书中社科20.1万字- 会员
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研究
“三全育人”是一个理论日益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不断推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育人”问题,每一代领导人都做出了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理论界和学术界也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丰富了“三全育人”的内容,拓展了“三全育人”的载体,创新了“三全育人”的方法。本书对高等学校“三全育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高等学校育人工作实践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社科11.3万字 - 会员
南枝更有花: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十周年特刊
本书是一份马来西亚社会与北京大学深厚历史渊源的完整记录,其中包括马来西亚校友会十年的组织与活动概述、马来西亚学生留学北大简史、北京大学师长与马来西亚社会各界的互动与交流。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会史及校友留学史的记录,下编则为参与了校友会十年发展建设的马中社会各界代表的祝贺及纪念文章。社科2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