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岭南温病学派古今验案发挥
于征淼更新时间:2019-12-26 13:22:0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病案对于学习中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自1997年至今,我一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和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工作。初上讲台之时,即深感《温病学》课堂教学的压力,要将这样深奥、枯涩的中医经典知识让学生理解,实在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病案能够提供最好的帮助。所以,我多年来一直重视病案的收集,通过病案学习让学生领悟中医。本书所载的病案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来源于典籍、跟师学习和我的临证实践:“昔贤篇”收载古代温病名家医案,多选自林培政教授主编的《温病学》新世纪教材(本书中所言“教材”,均指该书);“彭师篇”是我跟随彭胜权教授学习所得;“力行篇”为本人医案。“今方”部分收载了本教研室多位教授的经验方剂,他们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这些方剂是他们的“实战”经验总结。该部分内容严格忠实于原创者本人的学术思想,除了刘老之外,写作内容均得到了原创者本人的审阅和认可。写作提纲挈领,文辞简要,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上架时间:2018-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于征淼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针刺治痛:古典理论的现代解读与重复实践
本书以软组织外科学的视角分析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运动特点,通过对运动系统损害阶段的分析,寻找需要治疗的层面。不同损害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法使治疗更具个性化。通过对经典中医语句的分析,使人了解中医研究的立论所在,将力学理念加入到中医针刺治疗的研究中来,使针刺治疗不再只是经验的积累,成为可复制性极强的现代知识;通过分析不同针具的作用特点,使临床治疗效果的确定性大大提高;对经典经验穴位的作用分析,使单纯的朴素辩医学14.1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医学5.3万字 - 会员
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失眠
广东省中医院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积极探索中医药整体证据的搜集、提炼、整理、评价方法,选择对人类健康影响重大且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显著的29个疾病病种,经过研究编撰形成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丛书共分3辑,第一辑包括11个分册,用“整体证据”的研究方式对中医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并发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这种“整体证据”的研究方式将古籍、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医学7.5万字 - 会员
中医不是慢郎中
如何广泛地传播中医?如何轻松地学习中医?让人们不费解,就像听故事那样富有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很多中医知识。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见效慢““找中医主要为了调理一下“,但实际中,中医在某些急性病、疑难病见效非常快,本书以小说的形式,以实际案例为主线,寓教于乐,去感悟中医药之美,普及中医常识。本书将还原真实的中医治疗某些急危重症的现场,展示完整的中医治疗过程,揭开临床中部分急危重症中医治疗的神秘面纱,医学11.8万字 - 会员
朱祝生医案医话荟萃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术思想,介绍朱祝生学医问道经历及其学术思想的形成;第二部分医疗经验,介绍朱老临床诊治经验,以验案实录形式介绍了朱老在肾病、脑病、肝病、肺病及妇科病等诸病方面的独到经验;第三部分医话精要,则是朱老对中医理论的“钩沉稽古,发微抉隐”认识和阐述。全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是朱祝生从医50余年的独特参悟和经验总结,字里行间除见朱老对中医的热爱之情外,还可见朱老治学之严谨,有较高医学11.8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症因脉治
《症因脉治》为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共4卷。卷首为医论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论述临床常见病证43种,对每种病证辨症求因,审脉施治,症因脉治,分列明晰,简明实用。作者强调治病应“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据因、据脉施治”,如此则能“节节可证,而法不谬施”,从而为读者辨证论治提供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思路。本书论述了与内伤杂病相关的一些病证,主张先辨证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法,医学16.1万字 - 会员
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医学原始(校点本)
王氏为清初著名学者,博精中医医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舆、性命之学等书。所撰《医学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医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前二卷重在阐释性命之学,多采西来之说,首立元神、元质说,以明人道生机本原。次论受形男女之别、立命之原,多采西学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视、闻、嗅、啖、触)、四司(即总知、受相、分别、涉记,取五官所进而区别安置)诸论,以阐释人身起源及各种生理现象。此二卷多有明季传入之西医学16.4万字 - 会员
扶阳论坛6(第二版)
《扶阳论坛6》为第6届扶阳论坛专家演讲稿等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策划组稿的一部著作。本书延续了《扶阳论坛》的“完全现场实录”的鲜明特色,让无暇参会的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也能够感受完整、真实的“实录现场”。扶阳学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64个学术流派之一,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中华中医药学会先后打造了“扶阳论坛”“国际扶阳医学大会”等品牌活动,开展扶阳基地建设,发掘培育扶阳医学人才,各项工作都取得医学20.3万字 - 会员
田德禄医文集
田德禄教授在消化内科临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酒精性肝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上,建立了一套诊治系统,临床疗效满意,在国内外消化领域有一定影响。《医文集》将集中论述田德禄教授诊治以上疾病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就。医学4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