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
聂锦芳更新时间:2019-09-21 04:22:42
最新章节:主题索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历程的梳理,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在本书的视野内,“哲学形态”是就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理论思维的特征、哲学理念形成、演变、表述和论证过程而言的。“熟知并非真知”。我们可以看到,言说了一个半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人们明确的认知,反而愈益陷入聚讼纷纭的境地,很多言说离开了经典作家的原始文本及其思想演进。而就20世纪而言,很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其原生形态,而更多地依赖于其后继者在特定的现实境遇下的阐释、发挥与重建。过去的历史已是一种客观存在,过分情绪化地指责或为其辩护,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但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性质及其在21世纪的命运,清理这段学术“公案”和历史“公案”对在当代新的境遇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提性工作。本书对马克思所阐述的“新哲学”,以及其身后恩格斯、列宁、前苏联、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现当代西方哲学对这一哲学形态的理解、阐述和推进一一作出梳理,甄别出它们之间在哲学观念、问题意识、体系内容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别,最后,分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的状况、阻障和可能的前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3-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聂锦芳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从文本到思想:整体性视域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劳动观研究
劳动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基本起点和逻辑线索,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能够用一种“新派别”的姿态来重新理解全部的人类社会史,就在于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锁钥”。本书试图通过对劳动这一核心命题的考察,一方面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性视域中深化对劳动观的认识,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内容与方法的具体联系中,深化对劳动与人的自由解放、劳动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等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哲学32.2万字 - 会员
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
本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将实践概念置于中西方的比较论域中进行历史考察,揭示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三种向度,即认识论、主体性和政治伦理三个批评范式,试图从批评形态的逻辑结构层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特征进行理论阐释和演变分析。哲学18.6万字 - 会员
何谓唯物主义:重新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含义包括基本含义和重要意蕴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活动及其矛盾运动是思想观念以及上层建筑的现实基础,此为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从方法维度看,新唯物主义是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方法;从认识维度看,新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和说明现实;从价值维度看,新唯物主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和理想;从实践维度看,新唯物主义以现实的活动改变现存世界。同唯物主义的其它含义相比,新唯物主义的含义是哲学22.4万字 - 会员
虚拟社会中人的虚拟性活动的哲学研究
本书从哲学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选择了“虚拟社会中人的虚拟性活动”作为研究主题,就是力图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虚拟社会中人的虚拟性活动的当代形态、构成系统、基本形式、主要环节、运行机制、价值意义、合理规范等问题,从而深刻理解虚拟性活动这一人类活动的新形态和人、社会存在发展的新方式兴起的必然性、本质、特征、作用、价值等,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和社会的本质及发展的趋势。哲学15.7万字 - 会员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语言哲学的分析
个体及个体化是近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反思和批判资本现代性的语境下,把个体自由与人类解放结合起来,并在继承近代社会政治哲学重视个体本位的基础上,通过强调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的基础性,把哲学史上对个体及其自由的理解转化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之自主活动和自我实现问题。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理论的价值承诺,也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主旨。本书旨在结合西方哲学史语境,从语言哲学的主谓哲学29.3万字 - 会员
沉思与批判: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道路
卢卡奇是匈牙利现代著名思想家,20世纪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广泛收集卢卡奇原始文本及其有关材料,深入细致研究的成果。作者依据大量第一手文献,通过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艰难曲折复杂的沉浮历程,全面研究了卢卡奇—系列著名代表作,客观描述了卢卡奇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一直到最后都始终笃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生。哲学43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这个内在的理论逻辑集中表现为它一以贯之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本书选取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列宁主义时期的历史作为阐释对象,围绕重大事件发生和重要思想形成谋篇布局,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式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发展的进程。希冀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哲学27.6万字 - 会员
马克思哲学的世界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的哲学,离开马克思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必然离题万里,往往把马克思哲学抽象化、教条化,甚至贫困化。资本主义现代世界遭遇时代困境——社会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异化矛盾同步、“悖论”共生。康德以后的德国古典哲学不断尝试破解这个时代难题,却终究“心事都虚化”。马克思哲学的首要创新是首倡“改变世界”的哲学观,然后才是关于世界、人、社会和时代的实践论的本体论洞察、人性论追究、认识论哲学29.4万字 - 会员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透视:第四届中国哲学家论坛文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第四届中国哲学家论坛于2023年5月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本书汇集了参加本次论坛的24位国内知名哲学家的精彩发言。全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主题,从哲学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以及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意义,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和中国哲学2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