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为了回顾自己的百年人生,给世人一个最终的交代,季羡林先生邀请蔡德贵教授协助自己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本书版本几乎原样保持了季羡林先生的谈话,仅对部分重复谈及的内容进行了删减。讲述了家庭生活中与婶母、夫人彭德华相处的细节,留德期间与伊姆加德的交往经过,以及人们非常关注的与前后几位秘书的交往经过。那些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你没有想到的,口述史42.6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改革开放四十年口述史
本书通过对胡福明、袁宝华、王梦奎、陈锦华、刘鸿儒、伍绍祖、龙新民等49位老领导、老同志的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写作和修改经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前后,香港、澳门回归,中国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等。书中所有文章均由亲历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他们中口述史48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劳模口述史(第1辑)
本书精选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级劳模班17位学员的故事汇集成册,这些学员都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体记述,由先进人物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个人成长的经历,有亲情、爱情、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委屈,甚至逆境中的辛酸,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个真实的、在大众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的形象。口述史18.7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
《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以民国军制建设为主题,以陆、海、空三军从无到有的发展为主线,梳理了三军的组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内容包括军校发展、军事教育、军事训练、民国时期主要战役等。全本辑录了数十位民国早期将领的口述史料,他们多接受过国内外正规的军事学校教育,是民国军制的创建者。全书资料翔实,内容具体,对研究民国军队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口述史21.1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不问西东:西南联大在沪校友访谈录
这是一本很好的人物纪实,一份难得的珍贵史料。作者视角独特,选择了采访时沪上还健在的西南联大老校友,通过倾听这些已耄耋之年的亲历者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历史的真实感受,从不同侧面再现了当年西南联大的人和事,以及时代的变迁。这本书丰富了目前已有的关于西南联大的史料,也构成这一研究领域里不可或缺的文献,还通过许多历史的细节传承了爱国、奋斗、笃学等优秀民族精神。口述史15.2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启功口述历史
本书是启功九十岁以后的口述,经启功的弟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仁珪整理而成。在本书中,启功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主要内容有启功的家族、启功的童年和求学之路、启功与辅仁大学、启功与师大和启功的学艺回顾。他的一生并没有投入到惊天动地的政治斗争的最前沿和时代旋涡的最中心,过的基本是书斋的生活。但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他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中的特殊才能和地位,使他的书斋生活更为独特、精彩。从这口述史13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改革开放口述史
本书选择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系统梳理、精心选编,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让见证者感悟得失,让思想者升华经验,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本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作序,收录了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口述史54.8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改革开放口述史
本书选择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系统梳理、精心选编,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让见证者感悟得失,让思想者升华经验,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本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作序,收录了万里、陈锦华、谷牧、龚育之、刘鸿儒、曾培炎、徐匡迪、龙新民等口述史54.8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神舟”首任总设计师讲述:中国航天的历程
本书通过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的口述,从东风系列导弹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再到神舟飞船,将他所见证的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梳理。文章真实生动,可读性很强,史料价值较高。口述史2.8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改革开放口述史(地方卷)
该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王茂林、于幼军、杨汝岱、孙英等数十位省部级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全国各地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涉及陕西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义乌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前前后后、重庆计划单列往事、四川改革开放的起步与扶贫工作、玉树口述史60.2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
本书是台湾“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游鉴明运用口述材料研究女性历史的学术专著。书稿收录了她对收集整理女性口述史料,以及挖掘、研究女性口述历史的观点和看法。采写对象多为台湾女性,采写内容为她们个人的生活经历,部分内容涉及其在1949年前在大陆生活的经验,对有志于了解、从事口述历史的读者有很好助益。口述史16.1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民国外交:亲历者口述实录
《民国外交:亲历者口述实录》汇聚了众多民国时期外交名家的口述史料,勾勒出民国外交发展的基本脉络,资料翔实而珍贵。全书以丰富、鲜活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在民穷国弱的历史时代,中国外交官竭尽全力与外国列强进行抗争,捍卫民族尊严,努力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艰辛历程。口述史17.5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全二册)
本书旨在通过生活在北京城内不同区域的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不同区域北京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形成一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北京城市生活变迁史。本书在编排上根据北京城环形结构的特点,分成内城篇、外城篇和郊区篇三部分。全书体现了口述历史的民间性和个人性,内容涉及官方文献不曾触及的领域,包括人的社会交往,如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也包括人的生活趣味,如吃喝玩乐、审美情趣等。口述史70.7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口述重庆
40年采访,从母城到江湖的民间生活史。这是一部描述重庆城市文化的口述史。它以访谈纪实的方式将那些与重庆相关的人、物、事串联,解读重庆城与重庆人的心灵密码。本书是一部认识重庆的乡愁读本,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有什么样的城,就有什么样的人!口述史25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渤海女兵西征记
本书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解放战争初朝70余位渤海女战士跟随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一路西征,转战陕北,最早进入新疆屯垦戍边的真实经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伟大事业。本书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向国庆70周年献礼的佳作。口述史13.7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匠心之路: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
本书为一本图文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来讲述的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传承的历史。全书稿收集了十多篇手工制瓷传统工艺传承人传略,都是对当事人亲口叙述的忠实记录,书中配附了丰富的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的精美作品图片,既能够让读者对传承人的创作风貌有所了解,也能使本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可谓一举多得。本书具备很高的社会价值,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本书,使读者详尽了解景德镇手工制瓷文化的发展。口述史11.6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洛阳矿山机器厂口述实录(1953—2019)
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的基础上,新中国的工业化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洛阳涧西区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之一,包括洛阳矿山机械厂在内的七项重点工程落户于此。一时间来自上海、东北、北京、广东、河南及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挈妇将雏、义无反顾奔赴涧西,参加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24位洛矿人讲述的这一段近70年的口述史26.6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铁蹄下的江南名城:常熟老人口述日军暴行
本书收录作者征集的一百篇日军暴行口述档案,征访对象遍及城乡,口述内容绝大部分为口述者的亲历亲见,也有少部分听长辈忆述。2017年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0周年,也是中华民族爆发全民族抗战80周年。这百篇口述档案史料丰富,主题鲜明,文风朴实,记叙生动,除记录日军暴行下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的同时,还记载了日军推行奴化教育和建办慰安所的真实情况。该书的出版,意在为中国抗日战争史提供一个地区性的个案资口述史18.2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
《藏着:一个西班牙人的33年内战人生》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个男子为了躲避死刑,躲藏在自己的家中整整三十年。主人公曼努埃尔?科特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米哈斯村的村长,在佛朗哥势力1939年夺权后成为通缉对象。为了活下去,科特斯躲藏在家中直至1969年大赦颁布。本书的叙述基于罗纳德?弗雷泽大量的深度访谈及口述史资料,它记述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磨难,也描绘出西班牙至暗时刻。口述史15.8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我知道的杨振宁
本书作者葛墨林院士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与杨振宁先生有工作和生活上的往来,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随杨先生开展研究工作,后来又在杨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创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在杨先生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初期又作为兼职教授短期参与教研工作。葛墨林院士与杨振宁先生合作了40余年,亦师亦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本书就是以葛墨林院士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回忆并记录了杨口述史7.3万字2.4万人气